佛教词典 > 五灯会元 > 正文
(名数)一身业,作于身者。二口业。说于口者。三意业,思于意者。此三业大乘唯识分别假实之二,身语二业有假实之二...梵语 padārtha。谓逐句阐释其义理,或指语句所言诠之意义,或观念(句)与观念之内容所显示之事物(义),相近于范...(术语)通教之人,不如藏教人依拆色之法,直体达诸法即空无生而入于真空,谓之体法。法华文句十曰:有体法三乘人,...戒本疏·九十单提法:“六缘犯。多论云:一、尼家三众;二、共期,除偶相值,或期不许,不离闻处;三、同一道;四、...(经名)四卷,秦罗什译。佛,住耆阇崛山大树紧那罗王与其眷属共诣佛,弹琴,使大众及山川皆悉起舞。天冠菩萨问大树...谓或为证。或究其身。众集量宜。同检问曰。咄哉男子。今对众前。应以诚言具款情实。若于是事。见闻觉知。宜当宣说施...(界名)十六小地狱之一。长阿含经地狱品曰:剑树地狱。智度论十六曰:剑林地狱。...(人名)古代印度之王。玄应音义二十三曰:劫比拏王,南憍萨罗国王名也,因缘广如经说也。经说者指佛地经论。...亦名:桑门、沙门那、乏道、贫道、息恶 子题:入非家 羯磨疏·诸戒受法篇:“沙门者,旧翻为桑门,音之互也。涅槃云...即指极乐净土之宝座。檀林,指栴檀林。意谓在栴檀林树下,众宝庄严之莲华座。无量寿经(大一二·二七一中):“其池...二种阐提之一。又作断善阐提。指生起大邪见,诽谤大乘而断一切善根之不可成佛者。阐提为一阐提(指无成佛之性者)之...(印光大师校印本)...佛说弥勒下生经...大宝积经卷第一 大宝积经卷第二 大宝积经卷第三 大宝积经卷第四 大宝积经卷第五 大宝积经卷第六 大宝积经卷第七 大宝...
有一天,佛陀行经一个村庄,一些前去找他的人对他说话很不客气,甚至口出秽言。 佛陀站在那里仔细地、 静静地听着,...
善护口业,不出恶言,可令我们内心保持清净无染。口说爱语,可以帮助我们摄化众生,广结善缘。一切众生,皆有我执,...修行不在其它,而在修心。如果要修心,就必须了解自己的念头。了解念头以后,才能够透过念头找到心性。找到心性以后...
原文: 人之少年,最难制者为情欲。今之世道,专以导欲诲淫为目的。汝等虽有祖上阴德,不至大有逾越,然须战兢自守...
念佛法门是难信之法,生真信极难。释尊说,我这次来娑婆成佛,有二个难事:一个是浊世成佛难,一个是为众生说此不假...
(凡礼忏者。外之威仪、内之观想。必须先期习熟。免得临时讹扰。有乖轨范。如未能修观者。亦当清净身口意三业。一心...伽弥尼出家不久,有一天,他向佛陀提出一个问题:佛陀!我觉得各种宗教都有祈祷天神,求生天国的方法,佛陀为什么不...
净土宗第十三代祖师印光大师有一篇开示《与方圣胤居士书》, 能如是者,寿已尽,则决定往生西方,超凡入圣。寿未尽...
长芦琳禅师
【五灯会元】
真州长芦琳禅师,上堂拈拄杖曰:「其宗也离心意识,其旨也超去来今。离心意识,故品万类不见差殊。超去来今,故尽十方更无渗漏。当头不犯,彻底无依。悟向眹兆未生已前,用在功勋不犯之处。平常活计,不用踌蹰。拟议之间,即没交涉。」
上篇:大洪法为禅师 | 下篇:惠力悟禅师 |
(术语)不见一物曰冥,绝诸相云寂。形容真空之理也。止观辅行曰:四眼二智,万象森然,佛眼种智,真空冥寂。...
三业
句义
体法
与尼同行戒犯缘
大树紧那罗王所问经
同检问等
剑林地狱
劫比拏王
沙门
檀林宝座
谤法阐提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弥勒下生经
【大藏经】大宝积经

不做别人嘴巴的奴隶

口说爱语可助我们摄化众生
了解自己的念头

人在少年,最难克制的是情欲

如何对净土法门生起信心

千手千眼大悲忏法仪轨
祈祷有用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