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五灯会元 > 正文
亦名:三小界量、小界量 羯磨疏·诸界结解篇:“三种小界,其量不定,随集多少,依坐而结。受戒极小,下至十人。说...又称过去七佛。指释迦佛及其出世前所出现之佛,共有七位。即: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浮佛、拘留孙佛、拘那含牟尼佛...乃新罗元晓所立四教之一。元晓将如来之一代时教判为四教,即三乘别教、三乘通教、一乘分教、一乘满教。一乘满教之义...(物名)本名梆,鱼形之小板。禅院之浴室悬之。...梵语 vrksa-mūla,巴利语 rukkha-mūla-senāsana。即指住于树下。为头陀行者所应持守十二种头陀之一,四依住之一...(术语)天台三观之一。观中谛之理而断无明之惑也。四教仪曰:从此用中道观,破一分无明,显一分三德。...【心乱】 p0348 显扬一卷九页云:心乱者:谓于所修善,心不喜乐,为依止故;驰散外缘为体,能障等持为业。乃至增长...(杂语)阿梨耶Ārya之讹略。译曰尊者,圣者。饰宗记十曰:阿夷翻尊者或圣者,今阿夷者略也。僧祇律中,阿梨耶僧听...(杂语)宗镜录二十四谓心王即是师,十数即是十弟子,十弟子各具十德。如十心数,随有一起,十数即随起,虽以一数,...即袈裟,因袈裟避青黄赤白黑之五正色,而以不正色染坏之,故名坏色。有三种之坏色,即青坏色、黑坏色、木兰坏色,这...谓依出家远离所生善法。所起诸信信性。现前信性。随顺印可。爱慕爱慕性。心澄净。是名信根。复次学信无学信。及一切...三劫三千佛缘起(出《观药王药上经》) 宋畺良耶舍译 尔时释迦牟尼佛告大众言:「我曾往昔无数劫时,于妙光佛末法之中...大佛顶首楞严咒...妙法莲华经弘传序(唐终南山释道宣述) 妙法莲华经者,统诸佛降灵之本致也。蕴结大夏,出彼千龄。东传震旦,三百余载...
十行位言行者,进趣义。谓菩萨初心,虽具二利,然前信、住二位,利他未胜故。此位菩萨,空观既成,为进趣无上菩提故...「关怀」与「包容」很类似,但两者之间仍有很大的不同。「关怀」是指单向对别人付出关心,不一定能够包容;如果能进...修念佛法门要具备三个条件:第一是信心,第二是愿心,第三则是精进念佛行。 一、信 修行佛教任何一种法门首先都要强...
我们净土宗的修行者,当我们走进了佛堂,当我们提起佛号的时候,所谓的一句弥陀念、诵、听。我们念从心起,我们从一...问∶ 您认为对孩子的教育从您的角度该如何进行? 慧律法师答∶ 看国家对教育的政策怎么样,还是要给孩子一个正规的...
现在有许多人不信因果,那有什么希奇呢?现在教育不同了。我们过去中国文化、外国文化,基本上人类文化过去是无形中...
黄龙慧开禅师有一首诗偈,广为流传。偈云: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偈中...
净土宗第十一代祖师省庵大师,对于净土的情怀他是这么表达:破舟救溺理无由,抵死须撑到岸头。等得篙师登陆后,更移...
宝盖山和尚
【五灯会元】
潭州宝盖山和尚,僧问:「一间无漏舍,合是何人居?」师曰:「无名不挂体。」曰:「还有位也无?」师曰:「不处。」问:「如何是宝盖?」师曰:「不从人天得。」曰:「如何是宝盖中人?」师曰:「不与时人知。」曰:「佛来时如何?」师曰:「觅他路不得。」问:「世界坏时,此物何处去?」师曰:「千圣寻不得。」曰:「时人如何归向?」师曰:「直须似他去。」曰:「还有的当也无?」师曰:「不立标则。」问:「不居正位底人,如何行履?」师曰:「红焰丛中骏马嘶。」
上篇:天童咸启禅师 | 下篇:钦山文邃禅师 |
(一)指大乘经典。传说佛陀入灭后,大乘经典藏于龙宫,故有此称。如菩萨处胎经卷七、摩诃摩耶经卷下等载,龙宫中藏有...
摄僧三小界量
七佛
一乘满教
鱼板
树下坐
中道观
心乱
阿夷
十大弟子即佛十心数
坏色
信根
【大藏经】过去庄严劫千佛名经
【大藏经】【注音版】大佛顶首楞严咒
【大藏经】妙法莲华经

十行位的「行」指的是什么呢
不只关怀,更要包容
圣严法师《修行念佛法门的三资粮:信、愿、行》

【推荐】念佛能创造两种强大的力量
如何看待孩子的教育

忖已功德,量彼来处

在生死中得大自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