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五灯会元 > 正文
禅林用语。格,指一定之标准。出格,又作越格,谓超出标准,乃超群之意。故禅林每谓超越一般凡常之见解为“出格见解...为“新律家”之对称。律家有新旧之分,如四分律、五分律等为旧译之律,唐代义净所译之有部律为新译。故以前者为所依...禅林用语。即升高座之意。系指师家登高座说法。据古制,升座与上堂同义,至后世乃有所别。[临济录上堂条、禅林象器...【青光】 p0804 集异门论十九卷三页云:青光者:谓此青色,能现能发种种光明;故说青光。...(天名)金刚界曼陀罗中,第七理趣会以香奉于本尊之天女名。手持柄香炉。见金刚界曼陀罗大钞三。...指修行与证悟。盖修行与证悟原本不二,宜应相辅相成;而一切众生本即是佛,以迷执颠倒而流转生死,若藉修行与证悟之...【等无间缘】 唯识宗所立四缘之一,又作次第缘。指由前念之心法开路、避让而引生后念心法的作用。等,同等之义。前...法界次第云:毗梨耶秦言精进,欲乐勤行善法,不自放逸,谓之精进。精进有二种:一者身精进,二者心精进。 一...(杂语)诸法实相,有种种之语。智度论三十三曰:如法性实际,此三皆是诸法实相异名。大乘玄论三曰:大圣随缘善巧于...【生差别】 p0475 瑜伽九卷十页云:生差别者:当知复有五种。一、界差别。二、趣差别。三、处所差别。四、胜生差别...(术语)四圣谛之一。常略云苦谛。此苦集灭道四谛之理,唯为圣智所知,非凡夫所知,故云圣谛。大乘义章三曰:涅槃云...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昔汉孝明皇帝夜梦见神人,身体有金色,项有日光,飞在殿前,意中欣然,甚悦之。明日问群臣:「此为何神也?」 有通人...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我们为什么会有烦恼?因为自私的缘故。为什么会有自私?因为有欲故,想尽办法来保护它,深恐它跑了。若是对它不利,...
问: 密宗与净土都是从净门入,二者之间有何区别?是不是密宗有次第,一步一步,而净土是顿超?一些喇嘛都预知自己...四川人爱泡泡菜,其制作的关键就是要把蔬菜装在坛子里密闭后存放。在存放过程中,通过密闭而产生厌氧反应,生出一种...
【佛告无尽意菩萨。善男子。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
某某师到客堂来,常常一坐就开始论人众是非,且往往耗去很多时间,今天又是如此。 等某某师走后,广钦老和尚就对传...我昨晚上听到你们都在念佛,念得很久、很诚恳,这是很难得的,这种精神很不错。今天利用这个时间,给大家讲一讲念佛...
佛陀在罗阅祇耆阇崛山弘化之时,国内有一位名尸利踬的豪富贵族长者,家中七宝盈溢。长者妻子产下一位男孩,相貌端正...在很久以前,我还没有吃素的时候,曾经有一个人要劝我吃素。我一脸不屑地就训了他一顿,我跟他说:心好就好了,何必...
冶父道川禅师
【五灯会元】
无为军冶父实际道川禅师,昆山狄氏子。初为县之弓级,闻东斋谦首座为道俗演法,往从之,习坐不倦。一日因不职遭笞,忽于杖下大悟,遂辞职依谦。谦为改名道川,且曰:「汝旧呼狄三,今名道川,川即三耳。汝能竖起脊梁,了办个事,其道如川之增;若放倒,则依旧狄三也。」师铭于心。建炎初,圆顶游方至天封蹒庵,与语锋投,庵称善。归憩东斋,道俗愈敬。有以金刚般若经请问者,师为颂之,今盛行于世。隆兴改元,殿撰郑公乔年漕淮西,适冶父,虚席迎开法。上堂:「群阴剥尽一阳生,草木园林尽发萌。唯有衲僧无底钵。依前盛饭又盛羹。」上堂,举:「雪峰一日登座,拈拄杖东觑曰:‘东边底。’又西觑曰:‘西边底。诸人还知么?’掷下拄杖曰:‘向这里会取。’」师曰:「东边觑了复西观,拄杖重重话岁寒。带雨一枝花落尽,不烦公子倚栏干。」
上篇:瑞岩如胜禅师 | 下篇:洞山良价禅师 |
(术语)谓金刚界九会曼陀罗中第一成身会之曼陀罗也。...
出格见解
旧律家
升座
青光
意生金刚女
修证
等无间缘
毗梨耶波罗密
诸法实相异名
生差别
苦圣谛
【大藏经】【注音版】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
【大藏经】佛说四十二章经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
修行就要断欲去爱吗

净业行人要有觉知,要在今世了脱
从坛子看人生智慧

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皆得解脱

别人与你谈论是非,该如何对待
惟贤长老《念佛与悲智兼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