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五灯会元 > 正文
指获得涅槃。涅槃为出离尘世、证得菩提之极果,故称为出世果。金刚三昧经序品第一(大九·三六六中):“令彼众生获...【三种心一境性】 p0204 瑜伽十四卷六页云:略有三种心一境性,能令证得如实智见。一、于意言中,种种差别所缘行相...(名数)一见思,二尘沙,三无明。台家所立。...(名数)有二种:一者金刚界四方四佛各各之四亲近也。一者表贤劫千佛因位千菩萨之十六菩萨也。金刚界九会曼荼罗中,...行事钞·诸杂要行篇:“三千云:一、于闲处,二、于户前,三、讲堂前,四、于塔下,五、于阁下;五处经行也。”(事...【世杂染所作过患】 p0514 瑜伽九十二卷十二页云:世杂染所作过患者:谓愚痴者,于现在世,有贪染缚。于过去世,有...(譬喻)譬物之不可得也。涅槃经二十五曰:世尊譬如厌沙油不可得,心亦复如是。虽复厌之贪不可得,当知贪心二理各异...(杂语)祖师之存慧命者。临济录曰:你心心不异,名之活祖。...指集录一人著作之书。如梁代出三藏记集卷十二,举有齐太宰竟陵文宣王法集录、释僧祐法集等,皆为别集。又如唐代之沙...(一)法相宗将施等十波罗蜜就能修之位地分为三种,略称三波罗蜜。即:(一)波罗蜜多,地前三贤位之菩萨于初无数劫之间...(名数)谓大乘十住十行十回向之菩萨也。仁王护国经疏曰:十住十行十回向诸位菩萨,皆称贤者,此就别教而论,盖诸位...禅秘要法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复有五百大德声闻:舍利弗、大目揵...往生论...凡趣圣道悟解真宗。修心要论若其不护净者。一切行无由取见。愿善知识如有写者。用心无令脱错。恐误后人。 夫修道之本...此善男子发心已来,过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阿僧祇劫,久已能度萨婆若海功德满足,但依本愿自在力故,权巧现化影应十方,...第一种不利于修行的逆境是五毒炽盛。 在此种情况下,瞋恚、贪执、愚痴、疑嫉或傲慢的心非常强烈地涌现。虽然我们拥...
那天,天降大雨,他依约搭公车去赴会,车上乘客拥挤,心情不耐中,突然觉得某人的雨伞尖碰到了他的脚踝。 他本想转...问: 上香上一支?还是上三支?还有红香和黄香,上哪种会好一点? 仁清法师答: 这个问题,几乎所有的刚刚入佛门的...
佛教里有句常用的话:佛道未成,先结人缘。就是说,还没有成佛之前,要先把人缘结好了。为什么呢?佛法讲,如果你成...
前面的阿赖耶叫摄藏;这个地方就是执持,有执取义跟执受义。不过这个地方阿陀那有一个地方值得我们注意。我们净土宗...
我们日常生活的空观跟假观,都是培养第二念。第一念落入相状、因缘,正常。生死凡夫谁没有个感情呢?因此第一念不怪...
在佛教的教理当中啊,每一个教理都有它的因缘观。因缘观是整个佛教的共识,不管你什么宗派,你所开显的道理都必须跟...
本觉若珠禅师
【五灯会元】
秀州本觉若珠禅师,僧问:「如何是道?」师举起拳,僧曰:「学人不会。」师曰:「拳头也不识。」上堂:「说佛说祖,埋没宗乘。举古谈今,淹留衲子,拨开上路,谁敢当头。齐立下风,不劳拈出。无星秤子,如何辨得斤两?若也辨得,须弥只重半铢。若辨不得,拗折秤衡,向日本国与诸人相见。」
上篇:定林惠琛禅师 | 下篇:华岩普孜禅师 |
(杂语)教之诫之也。无量寿经下曰:佛语教诫。...
出世果
三种心一境性
三烦恼
密教十六菩萨
经行五处
世杂染所作过患
厌沙油
活祖
别集
三波罗蜜多
三贤
【大藏经】禅秘要法经
【大藏经】【注音版】往生论
【大藏经】最上乘论
圣严法师《地藏菩萨的本誓愿力》
八种不利于修行的逆境

【推荐】会伤害我们的是对事情的想法
上香是上一支还是上三支

佛道未成,先结人缘

千念万念为了临终正念

先把自性功德力现出来,再来处理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