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五灯会元 > 正文
(术语)属于阿含之部门也。原为佛说之总称,后大乘经兴,举凡有阿含之经名者,总名为小乘,遂为小乘经之异名。北方...(术语)地论说二道:一教道,依如来之教法而方便修行也。二证道,断妄惑而证悟真实之理也。...(一)出世间之略称。即超越世俗、出离世尘之意。又作出尘。(参阅“出世间”1554) p1553 (二)指诸佛出现于世间成佛...【三种随欲言教】 p0204 瑜伽八十九卷三页云:毗钵舍那支者:谓得三种随欲言教。一、圣正言教。二、厌离言教。三、...(术语)梵语吉隶舍Kleśa,贪欲瞋恚愚痴等诸惑,烦心恼身,谓为烦恼。智度论七曰:烦恼者,能令心烦能作恼故,名为...(杂语)原为打野堆,作土堆人足共悬之声也。作榸者误,碧严四十八则曰:明招云:朗上座吃却招庆饭了去江外打野榸。...亦名:造经像法意、如来出世有二益 行事钞·僧像致敬篇:“造经像法意者,如来出世有二益:一、为现在生身说法;二...【世尊留寿舍寿】 p0514 大毗婆沙论一百二十六卷五页云:经说世尊留多命行,舍多寿行。其义云何?有作是说:诸佛世...(人名)UIūka,胜论派之鼻祖。始说六句义之法。止观十上曰:沤楼(僧佉),此翻休睺。同辅行十之一曰:优楼(僧佉...为“通惑”之对称。指三惑中之尘沙、无明二惑。因系别教菩萨之所当断,故称别惑。菩萨教化众生,须通达如尘如沙、无...梵语 tri-vidya,巴利语 ti-vijjā。(一)又作三达、三证法。达于无学位,除尽愚闇,而于三事通达无碍之智明。即:(...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称叹如来胜功德已,告诸菩萨及善财言:善...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八百万亿,学无学皆阿罗汉,有为功德无为功德,无学十智...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亦名遗教经) 释迦牟尼佛初转法轮,度阿若憍陈如,最后说法度须跋陀罗,所应度者皆已度讫,于娑...有的人会疑惑,做义工的「功德」,究竟可以让人得到什么? 这个问题要从两方面来看:一个是在做的那一刻,就很欢喜...九华山有位老尼师,年纪已136岁,身体健朗,从出家至今,从不讲任何闲话,开口闭口一句阿弥陀佛; 有人问她话,若有...
我再讲一个故事,这个故事是这一篇故事的隔一篇,讲到张师姐。这个张师姐她以前因为结了婚以后身体不好,吃药也吃不...
昔日漳州有一贫苦的人在寺出家,心想修行,苦不知如何为是,无处问津,每日只做苦工。 一日遇著一位行脚僧到那里挂...
在清朝光绪年间天津河东有一个地藏庵,庵前有一户人家。这是一座四进四出的进士宅邸,它的主人是一位官商,名字叫李...
在印光大师的《文钞》当中,他说:有些人他越用功,佛念得越多、拜佛越多,他的烦恼反而更重,瞋心、慢心更重。印光...
我要告诉诸位,蕅益大师在讲菩萨戒时,他讲一句很重要的话,他说菩萨戒只有一个人持清净而已。那个人是谁,你们知道...
一切众生都因不明因果而在生死中轮回,连猪猫狗都包括在内。因为他知道生死流转中,在生死流转当中,你起什么样思想...
玉泉谓芳禅师
【五灯会元】
荆门军玉泉谓芳禅师,僧问:「从上诸圣,以何法示人?」师拈起拄杖,僧曰:「学人不会。」师曰:「两手分付。」僧拟议,师便打。
上篇:兴化仁岳禅师 | 下篇:定林惠琛禅师 |
读仁王护国般若经而修之祈祷法。当日月、星辰、火水、大风、灾害、兵贼等七种灾难发生时,才行此法,但也可一生行之...
阿含部
教道
出世
三种随欲言教
烦恼
打野榸
经像流布之意
世尊留寿舍寿
鸺鹠仙人
别惑
三明
【大藏经】普贤行愿品
【大藏经】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
【大藏经】佛遗教经
圣严法师《欢喜心快乐做功德》
能守住口业,则成佛一半

佛的光明随时在我们身边

龙裤国师的故事

弘一大师自述出家的因缘

为何越修烦恼反而更重

菩萨戒的根本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