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五灯会元 > 正文
【寿尽故死】 p1270 瑜伽一卷十三页云:云何寿尽故死?犹如有一、随感寿量满尽故死。此名时死。...(界名)同同居项。...(一)梵语 hetu-pratyaya。为因与缘之并称。因,指引生结果之直接内在原因;缘,指由外来相助之间接原因。依此,因缘...(杂名)以草所造之庵也。法华经信解品曰:犹处门外,止宿草庵。往生要集上本曰:当知草庵瞑目之间,便是莲台结跏之...指传授戒律予出家之僧尼或在家居士之仪式。又称开戒、放戒。就求戒者而言,则称受戒、纳戒、进戒。戒分五戒、八戒、...1、慧解脱和心解脱。慧解脱是说智慧能使人脱离一切烦恼障,最终证悟不生不灭的涅槃;心解脱是说心识能使人脱离一切...(菩萨)指大悲菩萨而云。即观音菩萨也。请观音经曰:一切佛兴世安乐众生故,异口各各身端坐金刚座,口出五色光莲华...【如来教有三种】 p0579 瑜伽七十一卷一页云:复次如来教有三种。一、长时教,二、无间教,三、不重说教。...梵语 sapta ratnāni。即七种珍宝。(一)又称七珍。指世间七种珍贵之宝玉。诸经说法不一,阿弥陀经、大智度论卷十等...【三种因缘立声闻乘】 p0213 瑜伽七十三卷八页云:复次云何立声闻乘?谓三因缘故。一、变化故。二、誓愿故。三、法...羯磨疏·集法缘成篇:“非时和者,同住多年,更求短缺,彼此交诤,遂成坚固。具德和灭,不定常期,两众一心,作法通...佛告阿难: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 阿难,云何...尊者大目揵连,从佛在耆闍崛山中,游行恒水边,见诸饿鬼甚多,受罪不同。见尊者目连,皆起敬心,来问因缘。 一鬼问言...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便告比丘:「有九辈九因缘,命未尽便横死。一者为不应饭为饭,二者为不量饭,三者为不习...修念佛法门要具备三个条件:第一是信心,第二是愿心,第三则是精进念佛行。 一、信 修行佛教任何一种法门首先都要强...问∶ 您认为对孩子的教育从您的角度该如何进行? 慧律法师答∶ 看国家对教育的政策怎么样,还是要给孩子一个正规的...
黄龙慧开禅师有一首诗偈,广为流传。偈云: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偈中...
这是一个感动全人类的真实故事,天性慈愍的母狮小泰克,从出生的那一刻开始,就不吃肉。动物园园长千方百计无所不用...一千多年前,日本有一座古城,城主的小公主长得非常美丽,像秋月般清明柔和,人见人爱;人们心中若有烦恼,一见到她...
信自信他。这里面的信自,就不是善导大师说的决定深信自身是罪恶生死凡夫,这个自是自性,是妙明真心,这一点对于诠...
人世间的一切身、口、意诸般行止,都可以用来作修炼的功夫,因此,古人讲成佛有八万四千法门。传统书法抄写佛经就是...
菩萨道在心中要产生三种力量──誓愿力、观照力跟行动力,其中这个誓愿力跟观照力,即菩提心跟空正见是菩萨的根本,...
永庆光普禅师
【五灯会元】
果州永庆光普禅师,初问谷隐:「古人道,来日大悲院里有斋。意旨如何?」曰:「日出隈阳坐,天寒不举头。」师入室次,隐曰:「适来因缘汝作么生会?」师曰:「会则途中受用,不会则世谛流布。」曰:「未在更道。」师拂袖便出。住后,僧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曰:「蜀地用镔铁。」
上篇:云门显钦禅师 | 下篇:驸马李遵勖居士 |
Puhuizang 1943年由盛普慧出资在上海成立普慧《大藏经》刊行会,汇集南传、北传诸经论,校正前代印本之漏误,改...
寿尽故死
同居秽土
因缘
草庵
传戒
二解脱
大悲者
如来教有三种
七宝
三种因缘立声闻乘
非时和合法
【大藏经】楞严经四种清净明诲
【大藏经】饿鬼报应经
【大藏经】佛说九横经
圣严法师《修行念佛法门的三资粮:信、愿、行》
如何看待孩子的教育

在生死中得大自在

一只吃素的狮子,感动了全世界
光明皇后

只信他不信自,容易导致往生边地疑城

抄写佛经也是殊胜的修行法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