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五灯会元 > 正文
【非业法】 p0712 品类足论六卷六页云:非业法云何?谓除身语业,诸余色;除思,诸余行蕴及三蕴全,并无为法。...(杂语)或曰陀陀为美艳之貌,碧岩四十三则颂古曰:琉璃古殿照明月。着语曰:圆陀陀地。...月轮观五种三昧者:一、刹那心,二、流注心,三、甜美心,四、摧散心,五、明镜心。 一、刹那心 谓初心见道,...一布施 二爱语 三利行 四同事 次诸陀罗尼而辩四摄者。菩萨若内具诸三昧陀罗尼。自行既充。必须外引含识。同己所...唯识宗分不相应行之法为二十四类,以假立色心心所之分位,即:得、命根、众同分、异生性、无想定、灭尽定、无想事、...【第二静虑根本】 p0967 显扬二卷四页云:如经又说:卽此身中,于一切处、无有少分等持所生喜乐所不遍满者;是谓第...子题:安居比丘自恣时得作一事、自恣时得作一事、有二因缘须解大界、解大界有二因缘 资持记·释安居篇:“ 安居比丘...(术语)四生中之化生也。不处于胞胎而忽然生也。法华经曰:其国诸众生,淫欲皆已断,纯一变化生。...谓一切众生之自性皆隐藏如来之功德。瑜伽论记卷二十(大四二·七六四上):“楞伽等云:‘如来藏性具足一切恒沙功德...(一)诸佛菩萨为众生之利益而应机化现,称为应化;若应同众生之愿望,于冥暗中守护众生,则称为应护。 (二)指众生所...(物名)龙颔下之珠也。四分戒本二上曰:律中龙珠乌翅,一去不还。行宗记二上曰:龙珠者,昔有螺髻梵志,居恒水边,...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毘舍离国。食时到,入城乞食。时毘舍离城中,有一梨车,名鞞罗羡那(秦言勇军)。譬如天与诸天女共...三劫三千佛缘起(出《观药王药上经》) 宋畺良耶舍译 尔时释迦牟尼佛告大众言:「我曾往昔无数劫时,于妙光佛末法之中...天台止观有四本:一曰《圆顿止观》,大师于荆州玉泉寺说,章安记为十卷;二曰渐次止观,在瓦官寺说,弟子法慎记,本...
一 在家犹如大梦 在这茫茫生死苦海中的人生,本是同做大梦一场。谁曾能知道自身年于生死梦中。假使有一个人能够真...
念佛就是在修止观啊!而且不是修一般的止观,是修大乘摩诃衍的止观啊!一般我们从当下下手来看,当我们念这句名号的...
佛陀走到一处乡村聚落,远远地看到了一位比丘,态度散漫、毫无威仪,犯了僧团规矩。比丘看到佛陀,立即收敛自己的形...
问: 唯识法相所明何事?有何重要意义? 答: 唯识法相系说明染净因果缘起事,此因果缘起不离于心。佛法重点是指出...
很多念佛人对于净土理念是知道,但是行不到。知之匪艰,行之维艰,他知道,但是做不到,落实不到行为当中去。他一念...人间第一幸福儿 佛陀还没有出家的时候,是迦毘罗卫国的太子,曾经娶拘利城耶输陀罗公主为妃。 太子和公主同是在十九...
【竹窗随笔原文】 世人以不识字、不解事为愚,此诚愚也,非愚之愚也。读尽五车书①,无字不晓;收尽万般巧,无事不...
佛告舍利弗,菩萨摩诃萨为求无上佛菩提,精勤修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六波罗蜜。佛接着广说菩萨摩诃...
尧峰颢暹禅师
【五灯会元】
苏州尧峰颢暹禅师,僧问:「学人乍入丛林,乞师一接。」师曰:「去。」问:「承教有言,是法平等,无有高下。如何是平等法?」师曰:「尧峰高,宝华低。」曰:「恁么则却成高下去也。」师曰:「情知你恁么会。」闻雷声,示众曰:「还闻雷声么?还知起处么?若知起处,便知身命落处。若也不知,所以古人道,不知天地者,刚道有乾坤。不如吃茶去。」问:「如何是道?」师曰:「夕死可矣。」问:「如何是金刚力士?」师曰:「这里用不著。」问:「亡僧迁化向甚么处去也?」师曰:「苍天!苍天!」乃曰:「只如末后僧问:‘亡僧迁化向甚么处去也?’山僧向他道:‘苍天!苍天!’且道意落在甚么处?莫是悲伤迁逝,痛忆道人么?若乃恁么评论,实谓罔知去处。要知去处么?更不用久立。歇去!」上堂:「冬去春来,楼阁门开。若也入得,不用徘徊。诸上座,还向这里入得也未?若也入得,所以古人道,是处是弥勒,无门无善财。若也入之未得,自是诸上座狂走,更不忉忉。久立,珍重!」
上篇:大宁庆璁禅师 | 下篇:圣寿志升禅师 |
【四天王天】 p0438 佛地经论五卷十八页云:四天王天、谓妙高山第四层级四面各住。...
非业法
圆陀陀地
月轮观之五种三昧
四摄
二十四不相应法
第二静虑根本
自恣后作四事
变化生
如来藏性
应护
龙珠
【大藏经】佛说出家功德经
【大藏经】过去庄严劫千佛名经
【大藏经】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在家如大梦,出家犹如遇险得脱

念佛就是在修止观

不怕犯错,怕不改过

唯识有何重要意义

二六时中都不要忘记这句佛号
罗睺罗尊者-密行第一

什么是真正的愚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