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五灯会元 > 正文
(术语)佛眉间白毫有光明故云光毫。三十二相之一。法华经序品曰:尔时佛放眉间白毫相光,照东方万八千世界,靡不周...【发心二种】 p1161 显扬二卷十九页云:此受发心、复有二种。一、世俗发心。二、证法性发心。世俗发心者:谓如有一...(术语)又云冥益。有冥机冥应等之四。...【二转依果具不思议善常安乐诸德】 p0049 成唯识论十卷十四页云:此转依果,又不思议。超过寻思言议道故。微妙...1、人横死的九种原因,即不应饭而饭、不量食、不习食、不出食、止熟、不持戒、近恶知识、入里不时、可避不避。 ...(术语)大设斋食,供养僧者。...华严宗五祖宗密所判大乘三宗之一。又称性宗。此宗认为,一切众生之心并非由于断惑而得清净,实乃本来清净者,故众生...【能正出离】 p0894 瑜伽九十一卷二十一页云:又彼住最后有菩萨,宿世所习善根,一切善行之所觉发。复由勇悍谛...(术语)又曰业体。业之自体也。华严经二曰:业性广大无穷尽。...【六轻蔑】 p0296 瑜伽十四卷十八页云:又于宝学,有六轻懱;能令善法,或未得退,或已得退。舍佛圣教,乃至微信,...心所名,乃面对某种特殊对象才出现的心所,与遍行心所的性质恰相反,亦可说是一些特殊的心理状态,故名别境。有五种...禅秘要法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复有五百大德声闻:舍利弗、大目揵...往生论...凡趣圣道悟解真宗。修心要论若其不护净者。一切行无由取见。愿善知识如有写者。用心无令脱错。恐误后人。 夫修道之本...每个人对于自己的优缺点都必须有充分的了解,对自己的优点要谦虚,对自己的缺点则要改进,如此才能提升自己,并迈入...
宗喀巴大师讲一个偈颂说: 佛非水洗众生罪, 亦非手拔有情苦; 非将己德移于彼, 唯为说法令解脱。 佛陀出世是帮助...一群目瞪口呆的屠宰场工人,拒绝宰杀一只跪地求饶的大水牛。 人类一直以为动物是不会哭泣,可是那只水牛真的像个婴...
一、揭秘之说 佛在本经中告诉我们法界中还有一个极乐世界 佛要不是在净土的根本经典《佛说无量寿经》中揭开极乐世界...
业障越来越重,智慧就越来越薄,福报就越来越浅。于是对正法,就越难以产生信心;没有信心,对因果、对轮回,他听了...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说过,凡是太聪明、太能算计的人,实际上都是很不幸的人,甚至是多病和短命的。专家研究,算计者百...一天晚上,七里禅师正诵经时,一个强盗破门而入,手持尖刀威胁七里说:快拿钱出来,否则就要你的命! 七里望着眼前...
原文: 今之时,是何时也。南北相攻,中外相敌。三四年来,人死四五千万。自有生民以来,未闻有如此之惨凄者。又复...
普照院瑜禅师
【五灯会元】
婺州普照瑜禅师,上堂:「三十年后,大有人向这里亡锋结舌去在。」良久曰:「还会么?灼然,若不是真师子儿,争识得上来之机?」时有僧问:「师子未出窟时如何?」师曰:「众兽徒然。」曰:「出窟后如何?」师曰:「狐绝万里。」曰:「欲出不出时如何?」师曰:「当衙者丧。」曰:「向去事如何?」师曰:「决在临锋。」僧礼拜,师有颂曰:「决在临锋处,天然师子机。颦呻出三界,非祖莫能知。」
上篇:报恩契从禅师 | 下篇:双溪保初禅师 |
明末僧人。字蕅益,自号八不道人。俗姓钟。江苏吴县人。幼崇儒学,反对释老之教,曾著《辟佛论》数十篇。17岁读祩宏...
光毫
发心二种
冥应
二转依果具不思议善常安乐诸德
九横
大斋
法性宗
能正出离
业性
六轻蔑
别境
【大藏经】禅秘要法经
【大藏经】【注音版】往生论
【大藏经】最上乘论
圣严法师《永远的功课》

以什么样的心态听法,能得到最大利益
水牛含泪下跪求饶

佛为我们揭开了这个惊天秘密

吃动物的肉,迟早要还的

【推荐】太能算计的人,实际都是很不幸的人
强盗弟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