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五灯会元 > 正文
(术语)烦恼之异名。烦恼能障碍圣道,故名障。大乘义章五本曰:能碍圣道说以为障。余见二障三障四障五障十重障各条...指他化自在天。他化自在天为六欲天中最高位之第六天,因有天魔之住处,故亦称魔天。[大智度论卷五十六] p6886...遇佛世难、闻正法难、生善心难、生中国难、得人身难、具诸根难。...七有之一。谓依过去之戒定等因,而感得现在之天界乐果。以其果报存在,故称为有。[长阿含十报法经卷上、大毗婆沙论...新译作寻伺,旧译作觉观,粗思名觉,细思名观,二者都能扰乱定心。...(术语)有分别作用之意。对于无分别而言。六识中眼等五识,唯有寻伺相应之自性分别,故俱舍论二,名之为无分别,第...梵语 satya,巴利语 sacca。审实不虚之义。指真实无误、永远不变之事实,即真理。增一阿含经卷十七载,如来所说之理...【无量界】 p1049 瑜伽五十六卷十页云:云何无量界?谓总彼二,名无量界。如佛世尊于恶叉聚喻中说:我于诸界,终不...【七宝】 p0050 世亲释十卷十一页云:言七宝者:一、金。二、银。三、琉璃。四、牟娑洛宝。五、遏湿摩揭婆宝。...又作悭贪心。为六蔽心之一。心为悭吝贪餍之惑所迷蔽,而不行布施;又虽行布施,亦不能以好物与人,称为悭心。[大智...【能解甚深义理密意自性】 p0898 瑜伽四十七卷二页云:若诸菩萨、四无碍解、及卽于彼无倒引发正加行智;是名能...(据《华严经疏钞》分段) 尔时智首菩萨问文殊师利菩萨言: 一、十种三业 佛子,菩萨云何得无过失身语意业?云何得不...佛说佛名经卷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婆提城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四众围绕。及天龙夜...(龙藏本)...
问: 在忏悔时,我们对罪业是诃责的,但是要同时观察罪业本空,如何融通才可以趋向清净? 净界法师答: 我们在观想...
佛存在的意义就是让人发现心中的宝藏,一旦你发现了自己的强大,发现了自我的潜能,那么无论应对什么样的事都不成问...
我们今天总说缺钱,找不到工作,但我们要透过现象看到钱在哪里,工作在哪里。生命就是一张福报卡,当我们没有去积累...净土法门大意 今日在本寺演讲,适值念佛会期。故为说修净土宗者应注意的几项。 修净土宗者,第一须发大菩提心。无量...
则知汝身与诸如来清净法身,比类发明。如来之身,名正遍知;汝等之身,号性颠倒。 从这个地方我们可以知道,佛陀说...这个世界是不公平的,你活得越久,站得越高,看得越清,你就越会意识到,世界的本质其实就是不公平的。这也是为什么...
一天早晨,一个农人挑了一担菜进城去卖,在街上,农人拾到一叠钱,他点了一下,共有15张。 回家后,农人把15张钱交...信佛教就是为了成佛,而成佛的好处多:一是彻底明了宇宙人生的真相,再不疑惑,具足智慧而万德庄严。二是真正达到不...
永福从弇禅师
【五灯会元】
福州莲华永福院从弇超证禅师,僧问:「儒门以五常为极则,未审宗门以何为极则?」师良久,僧曰:「恁么则学人造次也。」师曰:「好与拄杖。」问:「教中道:唯有一乘法。如何是一乘法?」师曰:「汝道我在这里作甚么?」曰:「恁么则不知教意也。」师曰:「虽然如此,却不孤负汝。」问:「不向问处领,犹有学人问处,和尚如何?」师曰:「吃茶去。」上堂:「长庆道:尽法无民。永福即不然。若不尽法,又争得民?」时有僧曰:「请师尽法。」师曰:「我不要汝纳税。」问:「诸余即不问,聊径处乞师垂慈。」师曰:「不快礼三拜。」问:「大众云集,请师说法。」师曰:「闻么?」曰:「若更伫思,应难得及。」师曰:「实即得。」问:「摩尼殿有四角,一角常露。如何是常露底角?」师曰:「不可更点。」师一日上堂,于座边立,谓众曰:「二尊不并化」,便归方丈。
上篇:仙宗行[王*舀]禅师 | 下篇:云盖归本禅师 |
【五相】 p0252 瑜伽七十二卷九页云:复有五相。一、相相。二、名相。三、分别相。四、真如相。五、正智相。 二解 ...
障
魔天
六难
天有
觉观
有分别
谛
无量界
七宝
悭心
能解甚深义理密意自性
【大藏经】华严经·净行品
【大藏经】佛说佛名经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四十二章经

【推荐】站在本来没有业障的角度来忏悔

佛不能直接给你什么

心中的贪念就是贫穷的种子
弘一大师《净土法门》

五蕴身心与如来清净法身有何异同
如何面对不公平的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