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五灯会元 > 正文
(界名)梵名Kāmadhātu,三界之一。淫欲食欲二欲强有情所住之处,名为欲界。上自六欲天为始,中自人界之四大洲,...1、性就是诸法永恒不变的本性,相就是诸法显现于外可资分别的形相。 2、无为法为性,有为法为相。...(术语)诸尊各有根本之印与明。秘藏记私钞六曰:诸尊各有根本印明,秘经说爱染王法,诵大根本明(云云)。不动亦有...亦名:四药受净篇 子题:受净 行事钞·四药受净篇:“四药受净篇第十八。(一、叙意释名)报命支持,勿过于药。药名...(印明)交腕而作外缚五股印。或于左腕上置右腕,合手之脊而交中指,大指小指无名指各寄附而立之,是即莲华部之五股...(杂名)又作蹇特,悉达太子之乘马名。...谓二十种法之譬喻。即:(一)般若为母,(二)方便为父,(三)檀为乳母,(四)尸罗为养母,(五)忍为庄严具,(六)勤为养育...(术语)至易悟之地之路,故曰道。易行品曰:有易行道,疾得至阿惟越致地方便者,愿为说之。教行信证六本曰:于安养...(名数)佛灭后窟外大众部之结集出五藏。西域记九曰:于是凡圣咸会,贤智毕萃。复集素呾缆藏,毗奈耶藏,阿毗达磨藏...(1674~1710)清代黄檗宗僧。福建尤溪人,俗姓陈。始称慧彻。字别光。投鼓山寺恒涛出家。康熙四十八年(1709)渡日...(一)谓入灌顶坛受法,为密教修法之一。坛,为梵语 mandala(曼荼罗)之意译,系密教金刚界、胎藏界两部诸尊各如法集...阿难说:「闻如是。」 阿难白佛言:「有人事佛得富贵谐偶者,有衰耗不得谐偶者,云何不等耶?愿佛天中天,普为说之。...佛说疗痔病经...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整理并注音。句读及注音仅供参考。特此说明。...
观世音菩萨,誓愿宏深,慈悲广大,虽已成等正觉,而复示作菩萨。虽则示作菩萨,而复于十方法界,普现色身,寻声救苦...
修行须在不知不觉中进步,一天过一天,无挂无碍、无忧无恼,这样才行。如果还执着我在进步,或做了多少功德,会起贡...
今天和大家谈一谈清代画家郑板桥的《竹石》。诗中写道: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
我曾经一再强调,过堂也好,上殿也好,要听二磬。但发现现在很少有人听二磬。我想是不是有人走入了一种误区:认为我...佛陀在祇园精舍的时候,有一天,一个喝醉酒的婆罗门来到佛陀的跟前,要求剃度出家。佛陀便吩咐阿难为他落发,并且穿...
一对夫妻到北方某海滨城市去旅游,吃了一只2斤多重的螃蟹。回京后不久,就出现浑身疼痛的症状,到很多医院也查不出...
药师琉璃光如来,过去因地发了很多愿,主要是十二大愿,要成佛度一切众生的生、老、病、死一切苦厄,究竟成就与佛无...
1.凡人皆有七种不净,因而对自身不必过于执着,有这样的认知,在修行的路上,可以消除诸多的障碍。七种不净是: 一...
安国弘[王*舀]禅师
【五灯会元】
福州安国院弘[王*舀]明真禅师,泉州陈氏子。参雪峰,峰问:「甚么处来?」曰:「江西来。」峰曰:「甚么处见达磨?」曰:「分明向和尚道。」峰曰:「道甚么?」曰:「甚么处去来?」一日,雪峰见师,忽搊住曰:「尽乾坤是个解脱门,把手拽伊不肯入。」曰:「和尚怪弘[王*舀]不得。」峰拓开曰:「虽然如此,争柰背后许多师僧何!」师举国师碑文云:「得之于心,猗兰作旃檀之树,失之于旨,甘露乃蒺藜之园。」问僧曰:「一语须具得失两意,汝作么生道?」僧举拳曰:「不可唤作拳头也。」师不肯,亦举拳别云:「秪为唤这个作拳头,出世囷山。」后闽帅命居安国,大阐玄风。僧问:「如何是西来意?」师曰:「是即是,莫错会。」问:「如何是第一句?」师曰:「问,问,问,学人上来,未尽其机,请师尽机。」师良久,僧礼拜。师曰:「忽到别处,人问,汝作么生举?」曰:「终不敢错举。」师曰:「未出门已见笑具。」问:「如何是达磨传底心?」师曰:「素非后躅。」问:「不落有无之机,请师全道。」师曰:「汝试断看。」问:「如何是一毛头事?」师拈起袈裟,僧曰:「乞师指示。」师曰:「抱璞不须频下泪,来朝更献楚王看。」问:「寂寂无言时如何?」师曰:「更进一步。」问:「凡有言句,皆落因缘方便;不落因缘方便事如何?」师曰:「桔槔之士频逢,抱瓮之流罕遇。」问:「向上一路,千圣不传,未审和尚如何传?」师曰:「且留口吃饭著。」问:「如何是高尚底人?」师曰:「河滨无洗耳之叟,磻溪绝垂钓之人。」问:「十二时中,如何救得生死?」师曰:「执钵不须窥众乐,履冰何得步参差。」问:「学人拟问宗乘,师还许也无?」师曰:「但问。」僧拟问,师便喝出。问:「目前生死,如何免得?」师曰:「把将生死来!」问:「知有底人,为甚么道不得?」师曰:「汝爷名甚么?」问:「如何是活人剑?」师曰:「不敢瞎却汝。」曰:「如何是杀人刀?」师曰:「只这个是。」问:「不犯锋铓,如何知音?」师曰:「驴年去!」问:「苦涩处乞师一言。」师曰:「可煞沉吟。」曰:「为甚么如此?」师曰:「也须相悉好!」问:「常居正位底人,还消得人天供养否?」师曰:「消不得。」曰:「为甚么消不得?」师曰:「是甚么心行?」曰:「甚么人消得?」师曰:「著衣吃饭底消得。」师举棱和尚住招庆时,在法堂东角立,谓僧曰:「这里好致一问。」僧便问:「和尚为何不居正位?」棱曰:「为汝恁么来。」曰:「即今作么生?」棱曰:「用汝眼作么?」师举毕,乃曰:「他家恁么问,别是个道理,如今作么生道?」后安国曰:「恁么则大众一时散去得也。」师自代曰:「恁么即大众一时礼拜。」
上篇:报恩怀岳禅师 | 下篇:睡龙道溥禅师 |
梵语 pūrva-nivāsānusmrti-jāna-bala。又作宿命无漏智力、宿命智力。佛十力之一。谓佛能了知过去世种种事之智力...
欲界
性相
根本印
行事钞四药受净篇第十八
五大尊根本印
犍德
二十种喻法
易行道
五藏
寂透
入坛
【大藏经】佛说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疗痔病经
【大藏经】【注音版】暮时课诵--单日

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应发隐

一切都是幻化不实,若执着即生烦恼

咬定青山不放松

六根门头无人用
佛为什么允许酒醉者出家

肉食重金属超标原因何在

念药师佛圣号,灭无量劫生死重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