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五灯会元 > 正文
(经名)藏中有数部:一、元魏菩提流支译之佛名经十二卷,举一万一千九十三尊。二、失译人名之佛名经,三十卷。三、...(术语)又曰入寂。归于寂灭入于寂灭之义。示证果人死之词。寂灭为涅槃之译语,原为生死共灭之义。惟今偏于生之一边...亦名:十师持破成否之相 子题:十师互知犯重受戒不成、十师相知犯戒约四重、戒子知师犯戒通诸篇 行事钞·受戒缘集篇...【一中劫】 p0003 瑜伽二卷六页云:谓有如是时,世间有情,寿量无限。从此渐减,乃至寿量经八万岁。彼复受行不...梵语 prāpti。为俱舍七十五法之一,唯识百法之一。一切法造作成就而不失,称为得;反之,一切法不能成就,称为非得...(杂语)即迨夜也。明日荼毗之前夜,故云宿夜。见象器笺三。...【因不受大种声】 p0594 此卽非执受大种为因所生声。杂集论一卷七页云:因不受大种:谓树等声。...【本事事】 p0531 瑜伽六十九卷八页云:本事事者:谓说前世诸相应事。...(名数)六种苦行外道也。...亦名:与学沙弥、得戒沙弥、学悔人 子题:与波罗夷戒 济缘记·释诸界篇:“与学沙弥,即学悔也。”(业疏记卷九·二...(术语)诗经毛注曰:闲,习也。习道之人也。证道歌曰:绝学无为闲道人。...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入于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一切如来光严住持,是诸众生清净觉地;身心寂灭平等本际,圆满...瑜伽师地论卷第一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 瑜伽师地论卷第四 瑜伽师地论卷第五 瑜伽师地论卷第六 瑜伽师...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整理并注音。句读及注音仅供参考。特此说明。...本来,在佛的时代,并没有分别什么大乘和小乘,佛法是一味的,只是由于说法的物件不同,所说的内容和境界也有不同罢...
己三、示畜生趣 畜生是什么意思呢?他内心愚痴,而不能够自己独立的生活,要仰赖众生的畜养,叫做畜生,另外有一个...
大悲咒的第62句叫做「摩啰那啰」,这句的意思是观世音菩萨拿着一把金斧头来考验众生的心,观世音菩萨并不是一向都慈...
佛法说人生有八苦,其中五阴炽盛苦,五阴即色、受、想、行、识。色,属于物质,包括地大、水大、火大、风大。心法,...
中国许多地方都有新年第一天吃素的习俗。古人有言,一日持斋,天下杀生无我分,大年初一吃素或许也与此有关。大年初...前面我们看了日记《都摄六根打禅七》知道了拜经在打七过程中的作用;知道了拜经能实现忏悔、舒展我们的筋骨、帮助克...
有人就问,我们都是业力凡夫,具足见惑思惑了,常常起现行,那么怎么能说到了极乐世界就能得到不退转呢?意思就是说...问: 念佛的目标是专注而少好,还是快念好? 道安法师答: 还是慢念好。念佛的原则是什么?就是要做到一向专念,也...
奉先清昱禅师
【五灯会元】
杭州奉先寺清昱禅师,永嘉人也。忠懿王召入问道,创奉先居之,署圆通妙觉禅师。僧问:「如何是西来意?」师曰:「高声举似大众。」
上篇:光圣师护禅师 | 下篇:紫凝智勤禅师 |
指附于建筑物之栏杆,或指围绕树木之栅。详言之,纵者为栏,横者为楯。禅苑清规卷十(卍续一一一·四六七下):“尊...
佛名经
归寂
受具戒十师持破成否之相
一中劫
得
宿夜
因不受大种声
本事事
六苦行外道
学悔沙弥
闲道人
【大藏经】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大藏经】瑜伽师地论(100卷)
【大藏经】【注音版】朝时课诵
什么叫大乘和小乘

是什么样的因缘而堕畜生道

拿金斧头的观音菩萨

远离尘劳定心禅修

新年吃素增福增寿 舌尖上的素食中国年
拜经拜忏能使身体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