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五灯会元 > 正文
由有作业,即须受报,所以妄惑为因,作业为缘,受报为果。报者酬报,受者承受,谓承受苦乐身世迟速之酬报也。果者结...【四种苦乐邪论】 p0451 瑜伽九十一卷六页云:复次有一沙门,或婆罗门,越胜现量;世间愚夫,尚不迷惑;况诸智者。...(713~777)唐代僧。临沂(山东)人,俗姓王。幼而孤秀,投寺为僧。开元末年,从瓦官寺璇禅师咨受心要。至德(756...【应远离乐】 p1400 瑜伽九十六卷二十二页云:应远离乐者:谓诸欲乐。...(佛名)十二光佛之一。阿弥陀佛之异名。以彼佛具智慧之光明故也。无量寿经上曰:是故无量寿佛,号无量光佛。(中略...指庐山慧远等七人。 即宋代四明(浙江) 石芝宗晓法师取异代同修净业之高德而立为莲社七祖:始祖晋代庐山慧远、二祖...【如意思择】 p0578 无性释八卷二十一页云:如意思择者:谓智现前,随所思惟,一切如意。如令地等,变成金等。...(人名)Balakṛti,比丘名。译曰斗力。见玄应音义二十三。...指预告上堂之牌示。即报大众上堂时日之揭示,悬于法堂之前门,纵二尺三寸,横一尺三寸。每逢朔望之时,侍者吩咐客头...(植物)Madhuka,果名。译曰美果。玄应音义二十四曰:末度迦果,旧云摩头,此云美果也。俱舍光记十八曰:末度迦是...资持记释云:“五分,反显相识犹通暗受。续引灯照,不容滥委。”(事钞记卷九·九·七)...佛在罗阅祇耆闍崛山中,时与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诸天龙鬼神无央数,十方诸来菩萨十万人,...六度集经卷第一 布施度无极章第一(此有一十章) 闻如是: 一时佛在王舍国鹞山中。时,与五百应仪、菩萨千人共坐。中有...净土十疑论...一、忏悔 华严经普贤行愿品云:若此恶业有体相者,尽虚空界不能容受。 未学佛以前,贡高我慢,自以为是,在红尘中每...
有两个女子都得到庵罗果。其中一位是吃完果肉但不留果实内的种子,另一位则把庵罗果中的种子留下来。这一位留种子的...
药师佛,全称为药师琉璃光如来,又称大医王佛、医王善逝或消灾延寿药师佛,为东方琉璃净土的教主。不仅是能救治众生...
夫欲念诵,灭罪障,助菩提,应须发愿。先净三业,十指合掌,面向诸佛,口陈辞句,作如是言: 弟子比丘某甲(余众各...本焕长老圆寂前见到的最后一位居士是谁?他就是跟随本老十年之久的大居士唐玉。他在目睹了本老存世的最后时刻后,更...
不杀生是佛法中的大戒,杀罪有大有小,是不一样的。而且我们身口意三业之中,意业也是最为有力的,释迦牟尼佛在《佛...你开着一辆车。在一个暴风雨的晚上。你经过一个车站。有三个人正在焦急的等公共汽车。 一个是快要临死的老人,他需...
富不限于财物的富有,道德学问的修养是无形、无价的财富。虽不是有形的富有,其实是真正的富有。因为你拥有崇高的人...
灵隐清耸禅师
【五灯会元】
杭州灵隐清耸禅师,福州人也。初参法眼,眼指雨谓师曰:「滴滴落在上座眼里。」师初不喻旨,后因阅华严感悟,承眼印可。回止明州四明山卓庵。节度使钱亿执事师之礼。忠懿王命于临安两处开法。后居灵隐上寺,署了悟禅师。上堂曰:「十方诸佛常在汝前,还见么?若言见,将心见,将眼见?所以道一切法不生,一切法不灭。若能如是解,诸佛常现前。」又曰:「见色便见心,且唤甚么作心?山河大地,万象森罗,青黄赤白,男女等相,是心不是心?若是心,为甚么却成物象去?若不是心,又道见色便见心。还会么?只为迷此而成颠倒,种种不同,于无同异中强生同异。且如今直下承当,顿豁本心,皎然无一物可作见闻。若离心别求解脱者,古人唤作迷波讨源,卒难晓悟。」僧问:「根尘俱泯,为甚么事理不明?」师曰:「事理且从,唤甚么作俱泯底根尘?」问:「如何是观音第一义?」师曰:「错。」问:「无明实性即佛性。如何是佛性?」师曰:「唤甚么作无明?」问:「如何是和尚家风?」师曰:「亘古亘今。」问:「不问不答时如何?」师曰:「寐语作么?」问:「牛头未见四祖时如何?」师曰:「青山绿水。」曰:「见后如何?」师曰:「绿水青山。」师问僧:「汝会佛法么?」曰:「不会。」师曰:「汝端的不会!」曰:「是。」师曰:「且去,待别时来。」其僧珍重。师曰:「不是这个道理。」问:「如何是摩诃般若。」师曰:「雪落茫茫。」僧无语。师曰:「会么?」曰:「不会。」师示偈曰:「摩诃般若,非取非舍。若人不会,风寒雪下。」
上篇:清凉泰钦禅师 | 下篇:归宗义柔禅师 |
(1548~1595)明代秀水(浙江嘉兴)人。字开之。崇尚气节,擅长文章。神宗万历(1573~1620)年间,会试中状元,官...
受报为果
四种苦乐邪论
元崇
应远离乐
智慧光佛
白莲社七祖
如意思择
伐勒迦梨
上堂牌
摩头
受具戒不应暗时受
【大藏经】菩萨行五十缘身经
【大藏经】六度集经
【大藏经】【注音版】净土十疑论
《佛陀的四个法宝》谨记圆因老法师的教诲

广植善因获福无量

消灾延寿的药师佛

天台智者大师发愿文
百岁本老与一位幼童的传奇因缘

人得好意,其福难量
一个终身受用的测试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