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五灯会元 > 正文
(菩萨)得大势菩萨为莲华部之持明王,故称为明王。...摄取众生之愿。为三愿之一。即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中,有关利益众生之本愿。又作摄生愿、利众生愿。慧远之无量寿经义疏...为禅林中师家引导学人之方法。即师家接化学人时,破除学人原有之见解,而示予向上之契机,以“把住”之手法,否定学...(杂语)逃禅。犹云逃墨逃杨。杜甫诗曰: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王嗣奭云:醉酒而悖其教,故曰逃禅。后人...摩诃剌佗,梵名 Mahā-rāstra,巴利名 Mahā-rattha。为印度之古国,位于南印度摩腊婆国之南。又作摩诃罗仛国、摩...谓心念奔转不停,如盘上之圆珠。释门归敬仪卷上(大四五·八六一中):“教称野鹿,又等圆珠。”有情之心念时刻奔转...(术语)说四谛十二因缘之理,诠空寂之涅槃者,十二部经中唯存九品。四部之阿含经等是也。...(菩萨)三十三观音之一。乘五色云。左手安偏膝,游观法界之相。...(术语)谓金胎两部之大日也。大日如来虽为理智不二之法身,而其智之妙用与理之妙用,别附名称。金界之大日,住于智...(佛名)Maitreya,新称弥帝隶,梅低梨,迷谛隶,梅怛丽,每怛哩,梅怛丽药。菩萨之姓也。译曰慈氏。名阿逸多,译曰...是赞叹法华经教旨的话,法华经所说的一实之理,具有圆顿的功德,圆顿就是圆满顿速,功德既然圆满,成佛自然顿超迅速...我闻如是: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诸漏已尽,神通明达。诸众圣其名曰:尊者阿难,...维摩诘所说经(一名不可思议解脱上卷) 佛国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毘耶离菴罗树园,与大比丘众八千人俱,菩萨三万...晚课蒙山施食仪...
一、念佛须明真理 生死何来?因有妄念;欲了生死,须断妄念。怎断妄念?莫如念佛,念佛者:以一念而制多念,以净念...
佛教里有一句大家都听惯了的话:人身难得。到底难得到什么程度呢?《法华经》里就说了一个譬喻:盲龟值木,就是说,...
提起校园生活,大家都不陌生,但是说起佛学院的校园生活,相信很多人都不了解。 怎样才能到佛学院上学?都有哪些课...
又三业殊体,自同有定。报定则时来必受,非祈祷之所移,智力之所免也。将推而极之,则义深数广,不可详究。故略而言...今天谈的题目是临终助念往生。学佛的人特别是修净土的人,都希望临终能够念佛往生。那么要怎样才能作到呢?就不能不...祖师大德总是苦口婆心劝人老实念佛。这句看似简单,实则深妙的箴言,人人道得,却未必人人行得。然而,行人若不能老...
然此三人,修行证果,虽则不同,而同断见思,同出三界,同证偏真,只行三百由旬,入化城耳。 在《阿含经》的三乘人...
《僧祇律》记载这段迦叶尊者在佛陀圆寂之后,对比丘们所说的话。佛陀圆寂之后,有些弟子们,就忙著造塔、供养舍利。...
明州布袋和尚
【五灯会元】
明州奉化县布袋和尚,自称契此,形裁腲﹝乌罪切﹞[月*妥]﹝奴罪切,﹞蹙额皤腹,出语无定,寝卧随处,常以杖荷一布囊并破席,凡供身之具,尽贮囊中。入廛肆聚落,见物则乞,或醯醢鱼菹,才接入口,分少许投囊中,时号长汀子。一日,有僧在师前行,师乃拊其背。僧回首,师曰:「乞我一文钱。」曰:「道得即与汝一文。」师放下布袋,叉手而立。白鹿和尚问:「如何是布袋?」师便放下布袋。曰:「如何是布袋下事?」师负之而去。先保福和尚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放下布袋,叉手。福曰:「为只如此,为更有向上事?」师负之而去。师在街衢立,有僧问:「和尚在这里作甚么?」师曰:「等个人。」曰:「来也!来也!」﹝归宗柔和尚别曰:「归去来。」﹞师曰:「汝不是这个人。」曰:「如何是这个人?」师曰:「乞我一文钱!」师有歌曰:「只个心心心是佛,十方世界最灵物。纵横妙用可怜生,一切不如心真实。腾腾自在无所为,闲闲究竟出家儿。若睹目前真大道,不见纤毫也大奇。万法何殊心何异,何劳更用寻经义?心王本自绝多知,智者只明无学地。非圣非凡复若乎,不强分别圣情孤。无价心珠本圆净,凡是异相妄空呼。人能弘道道分明,无量清高称道情。携锡若登故国路,莫愁诸处不闻声。」又有偈曰:「是非憎爱世偏多,子细思量柰我何。宽却肚肠须忍辱,豁开心地任从他。若逢知己须依分,纵遇冤家也共和。若能了此心头事,自然证得六波罗。我有一布袋,虚空无挂碍。展开遍十方,入时观自在。吾有三宝堂,里空无色相。不高亦不低,无遮亦无障。学者体不如,求者难得样。智慧解安排,千中无一匠。四门四果生,十方尽供养。吾有一躯佛,世人皆不识。不塑亦不装,不雕亦不刻。无一滴灰泥,无一点彩色。人画画不成,贼偷偷不得。体相本自然,清净非拂拭。虽然是一躯,分身千百亿。」又有偈曰:「一钵千家饭,孤身万里游。青目睹人少,问路白云头。」梁贞明三年丙子三月,师将示灭,于岳林寺东廊下端坐磐石,而说偈曰:「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偈毕,安然而化。其后复现于他州,亦负布袋而行。四众竞图其像。
上篇:天台拾得 | 下篇:法华志言大士 |
【贤善行】 p1341 瑜伽五十七卷十八页云:贤善行者:为性于他,无所违负,无所欺诳。无所违负,复有五种。一、无颠...
得大势明王
摄众生愿
提持
逃禅
摩诃剌佗国
圆珠
小乘经
游戏观音
两界两部大日
弥勒
一实圆顿
【大藏经】佛说无量寿佛名号利益大事因缘经
【大藏经】维摩诘所说经
【大藏经】【注音版】晚课蒙山施食仪

律航法师《持名念佛要义十则》

人身到底「难得」到什么程度呢

怎样才能到佛学院上学?都有哪些课程?

世间人为什么怀疑善恶因果的存在
昌臻法师《临终助念往生》
老实念佛的人是什么样的

为什么偏空涅槃只是个化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