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五灯会元 > 正文
梵名 Pāpīyas 或 Pāpman,巴利名 Pāpiya 或 Pāpimant。又作波俾掾、波椽、波鞞、陂旬、波俾、播裨。经典中又常...(术语)谓由中有没而托生于母胎也。俱舍论九所谓时健达缚于二心中,随一现行。谓爱或恚。彼由起此二种倒心,便谓己...由见思二惑,分别三界有九十八使。九十八使,即九十八随眠。谓见惑八十八使,思惑十使。 一、见惑八十八使 谓...于天台宗所说“空、假、中”三观中,“假”并不仅作“假观”一义解,亦表示即空观、即中观之假,故称一假一切假。(...(名数)梁光宅寺法云假法华经火宅喻之临门三车与四衢街之大白牛车立四教:一声闻乘教,说四谛之法者。二缘觉乘教,...(术语)法华迹门三周说法之一。说火宅之譬喻,以化中根之一周也。...【四无记】 无记,为善性、恶性、无记性等三性之一,此又称善、不善、非善非不善就是无记。唯识宗对色、心等五位法...(杂语)此派举出家者宜持之道具。如金七十论下所谓:取者一切出家行道具,具有四种:谓三杖,澡罐,袈裟,吉祥等。...(名数)一全身舍利,如多宝佛之舍利是也。二碎身舍利,如释迦佛之舍利是也。【又】一生身舍利,依戒定慧所薰修,如...即恶魔之住居。心地观经卷五(大三·三一四中):“若能发心求出家,厌离世间修佛道,十方魔宫皆振动,是人速证法王...【蕴[馬*犬]南】 此云集施颂。谓以少言摄集多义,施他诵持。...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大菩萨众,及大诸天、帝释天王、大梵...(根据印光大师校定本校对)...礼佛大忏悔文...也许人都知道参加慈济大专青年联谊会的会员,就是为了学习慈济精神,不但要把它带入校园还要融入生活中。但是如何具...
【原文】 所谓真信者,第一要信得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我是未成之佛,弥陀是已成之佛,觉性无二。我虽昏迷倒惑,觉性...
《摄大乘论》把六度分成两块:一个叫圣人的六度,一个叫做凡夫的六度。因为我们修六度很痛苦的,我们有内在的烦恼业...问: 念佛,要注意些什么? 律航法师答: 有些人,口里虽然不停的念佛,心里却尽管胡思乱想,那样念法,是很少利益...有这样一个实验:科学家把两只大白鼠放进一个装了水的容器中,它们会拼命地挣扎求生,能维持8分钟的时间。然后,在...
假如我们生活在无明中,假如我们沉迷于过去或未来,假如我们被贪、嗔、痴所左右,我们就不可能真正地过好我们生命的...
在《维摩诘经》中,佛说了一句非常有名的话,若菩萨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当时,舍利弗便对佛陀...
在这里一个关键点,你是不是有入道,很简单,你有没有做到歇即是菩提,放下那个功夫,你每天时时刻刻检视一下:我是...
大随法真禅师
【五灯会元】
益州大随法真禅师,梓州王氏子。妙龄夙悟,决志寻师,于慧义寺出家。圆具后南游,初见药山、道吾、云岩、洞山,次至岭外大沩会下,数载食不至充,卧不求暖,清苦炼行,操履不群,沩深器之。一日问曰:「阇黎在老僧此间,不曾问一转话?」师曰:「教某甲向甚么处下口?」沩曰:「何不道如何是佛?」师便作手势掩沩口。沩叹曰:「子真得其髓。」从此名传四海。尔后还蜀,寄锡天彭堋口山龙怀寺,于路旁煎茶普施三年。因往后山,见一古院号大随,群峰矗秀,涧水清泠。中有一树,围四丈余。南开一门,中空无碍,不假斤斧,自然一庵。时目为木禅庵,师乃居之十余载。影不出山,声闻于外。四方玄学,千里趋风。蜀主钦尚,遣使屡征,师皆辞以老病,署神照大师。上堂:「此性本来清净,具足万德,但以染净二缘,而有差别。故诸圣悟之,一向净用,而成觉道。凡夫迷之,一向染用,没溺轮回。其体不二,故般若云:‘无二无二分,无别无断故。’」僧问:「劫火洞然,大千俱坏,未审这个坏不坏?」师曰:「坏。」曰:「恁么则随他去也。」师曰:「随他去。」僧不肯。后到投子,举前话。子遂装香遥礼曰:「西川古佛出世。谓其僧曰:「汝速回去忏悔。」僧回,大随师已殁。僧再至投子,子亦迁化。问:「如何是大人相?」师曰:「肚上不贴榜。」问:「僧甚处去?」曰:「西山住庵去。」师曰:「我向东山头唤汝,汝便来得么?」曰:「不然。」师曰:「汝住庵未得。」问:生死到来时如何?」师曰:「遇茶吃茶,遇饭吃饭。」曰:「谁受供养?」师曰:「合取钵盂。」庵侧有一龟,僧问:「一切众生皮裹骨,这个众生为甚骨裹皮?」师拈草履覆龟背上。僧无语。问:「如何是诸佛法要?」师举拂子曰:「会么?」曰:「不会。」师曰:「麈尾拂子。」问:「如何是学人自己?」师曰:「是我自己。」曰:「为甚么却是和尚自己?」师曰:「是汝自己?」问:「如何是大随一面事?」师曰:「东西南北。」问:「佛法遍在一切处,教学人向甚么处驻足?」师曰:「大海从鱼跃,长空任鸟飞。」问:「父子至亲,歧路各别时如何?」师曰:「为有父子。」问:「如何是无缝塔?」师曰:「高五尺。」曰:「学人不会。」师曰:「鹘仑砖。」问:「和尚百年后法付何人?」师曰:「露柱火炉。」曰:「还受也无?」师曰:「火炉露柱。」行者领众参,师问:「参得底人唤东作甚么?」曰:「不可唤作东。」师咄曰:「臭驴汉!不唤作东唤作甚么?」者无语。问:「如何是和尚家风?」师曰:「赤土画簸箕。」曰:「未审此理如何?」师曰:「簸箕有唇,米跳不出。」问:「僧讲甚么教法?」曰:「百法论。」师拈杖曰:「从何而起?」曰:「从缘而起。」师曰:「苦哉!苦哉!」问:「僧甚处去?」曰:「峨嵋礼普贤去。」师举拂子曰:「文殊、普贤总在这里。」僧作圆相抛向后,乃礼拜。师唤侍者取一贴茶与这僧。众僧参次,师以口作患风势,曰:「还有人医得吾口么?」众僧竞送药以至,俗士闻之,亦多送药。师并不受。七日后,师自掴口令正。乃曰:「如许多时鼓这两片皮,至今无人医得。」即端坐而逝。
上篇:相国裴休居士 | 下篇:灵树如敏禅师 |
(?~922?)五代曹洞宗僧。福建长乐人,俗姓刘。曹山本寂之法嗣。止住鹿头。于吴武义二年(920)住持洞山,为第四...
波旬
结生
九十八使
一假一切假
光宅四教
譬喻周
四无记
出家行道具
二种舍利
魔宫
蕴[馬*犬]南
【大藏经】佛说百佛名经
【大藏经】【注音版】普贤菩萨行愿品
【大藏经】【注音版】礼佛大忏悔文
慈济的十条戒

怎样才算是真信佛

读《华严经》为何我们只有「随喜赞叹」的份
律航法师:念佛要注意些什么
给孩子希望

精神生活的富足来自独处

若菩萨欲得净土当净其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