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五灯会元 > 正文
【末摩断】 p0520 大毗婆沙论一百九十卷十三页云:齐何当言死边际受?答:齐此末摩断,命根灭。问:何故复作此论?...【高胜】 p0946 集异门论十卷十页云:高胜者:谓宫城语。如宫城中人所发语、于余城邑人所发语,为最为胜,为尊...子题:五篇名、七聚名 行事钞·篇聚名报篇:“问:‘上具张六聚名体,请知五篇七聚名相如何?’答:‘言 五篇名 者...(名数)一贪结,贪着生死法之烦恼。二恚结,忿怒违情事之烦恼。三慢结,恃己凌他之烦恼。四嫉结,妒他盛荣之烦恼。...指观无量寿经中说第七观时,出现于韦提希夫人面前之阿弥陀佛。亦即应释迦演说除苦恼法而应声出现之佛,故称应身即现...何故随眠能为有本?以此烦恼现起,能为十事故。所谓十事者: 一、坚根本 六、摄自具 二...【四十一位】 大乘菩萨修行,一般采用五十二是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以至等觉菩萨,妙觉菩萨。《大智度...(名数)台家有化仪四教与化法四教,谓之八教。...(名数)大乘显诸法之空性有十喻。智度论六曰:经解了诸法如幻,如焰,如水中月;如虚空,如响,如犍闼婆城;如梦,...(流派)萨婆多部之诸论也。彼之部宗为论佛教法数之根本,故谓之数论。大部补注十一曰:诸文或云数人,又云数论,即...亦名:覆他粗罪戒结犯分齐 子题:余罪、余人 行事钞·随戒释相篇:“律中,若知他犯粗罪,小食知,至食后说吉。食后...文殊师利菩萨除淫欲神咒...《瑜伽菩萨戒本》 弥勒菩萨说 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若诸菩萨,已受菩萨所受净戒,应自数数专谛思惟:此是菩萨正所应...禅秘要法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复有五百大德声闻:舍利弗、大目揵...有一次,佛陀在摩揭陀国首都王舍城北郊的迦兰陀竹园,告诉比丘们说:比丘们!一般人有乐的感受、苦的感受、不苦不乐...
《心经》二百六十个字,可以分为两个部分。 从观自在菩萨到是无等等咒叫显说般若,用明显的道理来阐述般若的妙义。...近来在净土同仁间, 酝酿着一场往生西方, 是否需心不乱的争论。试把他们争论的焦点归纳起来, 有以下三种不同的意见:...
有一次,尊者迦旃延问佛陀说:世尊!您所说的正见,到底怎样才是正见呢? 迦旃延!世间的人,大多往两个极端走:不...
过去,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当时有位梵志,名为生漏,来到佛所,向世尊作礼问讯之后,在一旁坐下。 生漏...我们对诸佛所作的供养,可以有很多种,例如水、花、燃香、涂香、食品、明灯等等,但就重要是供品的来源之清净及供养...过去有一个人问佛陀说:我身体一直很不好,我到处求神问卜,但是却毫无帮助,请您指示我到底要不要信神呢? 佛陀听...
古语道:善恶一念间,境界全不同。善恶不仅属于道德范畴,他在人的身体层面也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难道还真有因果报...
千顷楚南禅师
【五灯会元】
杭州千顷山楚南禅师,福州张氏子。初参芙蓉,蓉见曰:「吾非汝师。汝师江外黄檗是也。」师礼辞,遂参黄檗。檗问:「子未现三界影像时如何?」师曰:「即今岂是有邪?」檗曰:「有无且置。即今如何?」师曰:「非今古。」檗曰:「吾之法眼,已在汝躬。」住后,上堂:「诸子设使解得三世佛教,如瓶注水,乃得百千三昧,不如一念修无漏道,免被人天因果系绊。」时有僧问:「无漏道如何修?」师曰:「未有阇黎时体取。」曰:「未有某甲时教谁体?」师曰:「体者亦无。」问:「如何是易?」师曰:「著衣吃饭,不用读经看教,不用行道礼拜,烧身炼顶,岂不易邪?」曰:「如何是难?」师曰:「微有念生,便具五阴三界,轮回生死皆从汝一念生。所以佛教诸菩萨云:佛所护念。」师虽应机无倦,而常寂然处定。或逾月,或浃旬。文德元年五月迁化,塔于院之西隅。大顺二年宣州孙儒寇钱塘,发塔,睹师全身俨然,爪发俱长,拜谢而去。
上篇:睦州陈尊宿 | 下篇:乌石灵观禅师 |
亦名:衣色如法、袈裟色如法 子题:三如法色、袈裟染赤、木兰色、乾陀色、五种纯色衣、纯色衣、三点净、袈裟、青、...
末摩断
高胜
五篇七聚名相
五结
应声即现弥陀
十事
四十一位
天台四教
般若经十喻
数论
覆藏比丘罪戒结犯分齐
【大藏经】【注音版】文殊师利菩萨除淫欲神咒
【大藏经】瑜伽菩萨戒本
【大藏经】禅秘要法经
身受与心受

《心经》那么好,要如何去运用
「往生西方,是否需—心不乱」的争论

到底怎样才算是正见

希求涅槃之乐
供水的表义与方法
福是种来的,不是求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