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五灯会元 > 正文
为唐朝中叶时,归依禅宗,而属南岳系统下之禅者。其生卒年、籍贯均不详。为郑氏之女,又称郑十三娘。于十二岁时,即...【唯境无识】 为‘唯识无境’的对称。系承认外境为实存的主张。唯识宗十大论师之一的护法论师主张‘唯识无境’说,...又称叹佛偈。即赞叹佛之相好功德等之偈颂。以五言、七言二种居多。佛本行集经卷四载,释尊于过去世曾赞叹弗沙佛,而...(一)为唐朝所颁赠之高僧德号。太宗贞观二十年(646)七月,曾将此一德号颁予天台宗六祖智威,并封以“朝散大夫”之...子题:礼、比丘僧 含注戒本·皈敬偈:“稽首礼诸佛,及法比丘僧。”(含注戒本卷上·一·三) 戒本疏·释皈敬偈:“...(经名)玄应音义二十三曰:瞿沙此云妙音,人名也,从人名经也。...(术语)韦陀经中之篇章名。杂阿含经五曰:于诸大会中奉火为其最,闱陀经典中婆毗谛为最。...(一)又称威神光。谓佛之光明灵妙不可思议。光明象征智慧,佛智离一切分别虚妄之相,为不可思议;从而其光明亦离形相...【解深密经】 唐玄奘译,为唯识宗主依的经典。本经凡八品,第一序品,第二至第八为正分,其内容为:一、序品第一。...(一)(1635~?)明末曹洞宗僧。济南人,俗姓魏。世称义云兴彻禅师。年十六即有出尘之志,遂礼报恩寺嵩乳道密出家。...即慈悲。亦即对所有人皆怀有深厚之友情,称为“慈”;内敛自身之痛苦,而处处为他人设想,则称“悲”,此即佛教最重...普贤行愿品...阿难问事佛吉凶经...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城鹫峯山顶,与大苾刍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复有无量无边大菩萨众、天龙八部,悉皆云集。 尔...
说一个故事你们听,我听虚老和尚他自己讲,他在安徽黄山,他想到南京毗卢寺挂单去,吃了早饭起单走,背起他那一点烂...【假】 1.借的意思,诸法无实体,借他而有,故名假,如借五蕴而有众生是。2.虚妄不实之义,诸法因缘和合而有,...
财色名食睡,身心五条绳,越贪越难解,越执越紧缚。 一念放下时,五绳顿然断,无拘也无束,自在随自心! 有人问禅师...从前,在澜沧江边的大山深处,有一个美丽富饶的寨子。许多年来,寨子里的百姓一直过着衣食无忧,幸福吉祥的生活。可...问: 弟子有一次在诵念观世音菩萨名号时,感觉进入了一片光明的世界,没有任何有形的事物存在,只有活跃的思维,感...
在《楞严经》上说,你的发心不能有一个相状。我们这样讲是高标准哪!高标准!即便这个相状是一个佛陀的庄严相状,都...
释迦牟尼佛告诸弟子:过去久远世时,有佛入城乞食,随行的众比丘弟子皆相好庄严,威仪端正。一位怀孕的妇人,适巧遇...
怎么样建立信心?一般来说,从信心建立来看有两种类型,一种是顿信,顿然相信。就是此世的念佛行人,宿世曾经修过念...
荐福弘辩禅师
【五灯会元】
京兆大荐福寺弘辩禅师,唐宣宗问:「禅宗何有南北之名?」对曰:「禅门本无南北。昔如来以正法眼付大迦叶,展转相传,至二十八祖菩提达磨,来游此方为初祖。暨第五祖弘忍大师在蕲州东山开法。时有二弟子:一名慧能,受衣法,居岭南为六祖;一名神秀,在北扬化。其后神秀门人普寂者,立秀为第六祖,而自称七祖。其所得法虽一,而开导发悟有顿渐之异,故曰南顿北渐,非禅宗本有南北之号也。」帝曰:「云何名戒?」对曰:「防非止恶谓之戒。」帝曰:「云何为定?」对曰:「六根涉境,心不随缘名定。」帝曰:「云何为慧?」对曰:「心境俱空,照览无惑名慧。」帝曰:「何为方便?」对曰:「方便者,隐实覆相权巧之门也。被接中下,曲施诱迪谓之方便。设为上根言,舍方便但说无上道者,斯亦方便之谭。乃至祖师玄言,忘功绝谓,亦无出方便之迹。」帝曰:「何为佛心?」对曰:「佛者西天之语,唐言觉。谓人有智慧觉照为佛心。心者佛之别名,有百千异号,体唯其一,无形状,非青黄赤白、男女等相,在天非天,在人非人,而现天现人,能男能女,非始非终,无生无灭,故号灵觉之性。如陛下日应万机,即是陛下佛心。假使千佛共传,而不念别有所得也。」帝曰:「如今有人念佛如何?」对曰:「如来出世为天人师,善知识随根器而说法,为上根者开最上乘顿悟至理。中下者未能顿晓,是以佛为韦提希权开十六观门,令念佛生于极乐。故经云:‘是心是佛,是心作佛,心外无佛,佛外无心。’」帝曰:「有人持经念佛,持咒求佛,如何?」对曰:「如来种种开赞,皆为最上一乘。如百川众流,莫不朝宗于海。如是差别诸数,皆归萨婆若海。」帝曰:「祖师既契会心印,金刚经云‘无所得法’,如何?」对曰:「佛之一化,实无一法与人。但示众人,各各自性,同一法藏。当时然灯如来但印释迦本法而无所得,方契然灯本意。故经云:‘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是法平等,修一切善法,不住于相。’」帝曰:「禅师既会祖意,还礼佛转经否?」对曰:「沙门释子,礼佛转经,盖是住持常法,有四报焉。然依佛戒修身,参寻知识,渐修梵行,履践如来所行之迹。」帝曰:「何为顿见?何为渐修?」对曰:「顿明自性,与佛同俦。然有无始染习,故假渐修对治,令顺性起用。如人吃饭,不一口便饱。」师是日辩对七刻,赐紫方袍,号圆智禅师,仍敕修天下祖塔,各令守护。
上篇:虔州处微禅师 | 下篇:龟山智真禅师 |
据法苑珠林卷二十仪式部第七载,中印度勒那摩提三藏传来七种礼佛之法,有是非浅深之不同,欲令人知其中我慢与求名二...
郑娘
唯境无识
赞佛偈
四大师
稽首礼诸佛及法比丘僧
瞿沙经
婆毗
神光
解深密经
兴彻
感谢
【大藏经】【注音版】华严经普贤行愿品
【大藏经】【注音版】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大藏经】浴佛功德经

把妨碍修行的事统统放下,功夫自然就现前
佛学常见辞汇(十一画)

身心五条绳,越执越紧缚
巨人与蚂蚁
怎样面对修行中出现的境界

借来的东西是要还的

助子出家,母得授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