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五灯会元 > 正文
(术语)金刚界大日如来之住处。胎藏界为理门,其住处谓之广大金刚法界宫(大日经),金刚界为智门,谓之不坏金刚光...【摄论宗】 此为我国陈隋之际,真谛译出《摄大乘论》后,与其弟子所建立的一个宗派,为我国大小乘十三宗之一;此宗...【蔑戾车】 奘传:唐言边地。北印度功境,皆号蔑戾车。...八寒地狱和八热地狱。八寒地狱又名八寒冰地狱、即额浮陀、尼罗浮陀、呵罗罗、阿婆婆、呕睺睺、郁波罗、波头摩、芬陀...(术语)又云冥益。内密之利益也。法华玄义七曰:但明冥利,不说显益。...(术语)出家沙门之行法也。即离妻子眷属之爱着五欲之色味,而出家发心也。无量寿经下曰:其上辈者,舍家弃欲,而作...(印相)其形同于塔印。十八道事钞上:塔印、宝瓶印、大慧刀印,此三印同印别名也,随其所用改阿阇梨观心也。...【五种报恩】 p0262 瑜伽四十六卷八页云:又诸菩萨、由五种相,于其有恩诸有情所,现前酬报。何等为五?一者、安处...【菩萨行】 p1127 瑜伽三十五卷十六页云:如是菩萨、卽发心已;云何修行诸菩萨行?略说菩萨、若所学处、若如是学、...与佛灭同义。灭度是灭烦恼和度苦海的意思。...(术语)罪业之本性也。罪业之本性者,空而不可得也。止观四曰:观罪性空者,了达贪欲瞋恚之心皆是寂静门。...唯识二十论一卷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安立大乘三界唯识。以契经说三界唯心。心意识了名之差别。此中...占察善恶业报经卷上(出六根聚经中) 天竺三藏菩提灯译 如是我闻: 一时,婆伽婆一切智人,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以神通...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q)树给(jǐ)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问: 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人见到佛来接引,是往生的人心所变现的,还是真有他方阿弥陀佛来接引?若有他方佛来接引,别...选一则旧时的故事给大家:从前有一位书生,姓焦名雄,与数位同学赴京赶考。 有一天,他们将船停在岸边,正好遇到一...修行之法门颇多,朝山也是学佛修行法门之一,其朝山真义有六: 一、朝山可培养我们人低声下气,消除我们的高傲之心...
隋朝僧人释令休,隶籍河南,平日里很乐于四处寻访胜迹,遍历了四大名山。他素来听说清凉山上,文殊菩萨的事迹灵感异...
学佛后,不要去讲碰运气,或者去算命。想算一算什么时候更好。这个心,都是偷心。尤其是在生活中,小钱靠努力,大钱...三皈,就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佛法僧合称为三宝,所以叫做皈依三宝。佛是觉义,所谓自觉、觉他、觉行圆满,阿...青年朋友乍入职场,年纪轻没有经过磨练,比较缺乏耐心和毅力,在工作中一旦遇到挫折,就可能想要逃避,有这种反应其...
一、最简单的早晚两个课程 (一)南无大慈大悲本师释迦牟尼佛。(一称一拜或只合掌) (二)南无大慈大悲阿弥陀佛。...
十三祖迦毗摩罗尊者
【五灯会元】
十三祖迦毗摩罗尊者,华氏国人也。初为外道,有徒三千,通诸异论。后于马鸣尊者得法,领徒至西印度。彼有太子,名云自在。仰尊者名,请于宫中供养。祖曰:「如来有教,沙门不得亲近国王、大臣权势之家。」太子曰:「今我国城之北,有大山焉。山有一石窟,可禅寂于此否?」祖曰:「诺。」即入彼山。行数里,逢一大蟒,祖直前不顾,盘绕祖身,祖因与授三皈依,蟒听讫而去。祖将至石窟,复有一老人素服而出,合掌问讯。祖曰:「汝何所止?」答曰:「我昔尝为比丘,多乐寂静,有初学比丘数来请益,而我烦于应答,起嗔恨想,命终堕为蟒身,住是窟中,今已千载。适遇尊者,获闻戒法,故来谢尔。」祖问曰:「此山更有何人居止?」曰:「北去十里,有大树荫覆五百大龙,其树王名龙树,常为龙众说法,我亦听受耳。」祖遂与徒众诣彼,龙树出迎曰:「深山孤寂,龙蟒所居。大德至尊,何枉神足?」祖曰:「吾非至尊,来访贤者。」龙树默念曰:「此师得决定性明道眼否?是大圣继真乘否?」祖曰:「汝虽心语,我已意知。但办出家,何虑吾之不圣?」龙树闻已,悔谢。祖即与度脱,及五百龙众俱受具戒。复告之曰:「今以如来大法眼藏,付嘱于汝。谛听偈言:‘非隐非显法,说是真实际。悟此隐显法,非愚亦非智。’」付法已,即现神变,化火焚身。龙树收五色舍利,建塔焉。即赧王四十六年壬辰岁也。
上篇:十二祖马鸣尊者 | 下篇:十四祖龙树尊者 |
指尽孝行以奉养父母。又称孝顺。此不仅指世间之孝养,对出世间之孝养(使父母成佛)亦须重视。广义言之,包含对死去...
光明心殿
摄论宗
蔑戾车
八寒八热
冥利
舍家弃欲
大慧刀印
五种报恩
菩萨行
佛灭度
罪性
【大藏经】唯识二十论
【大藏经】占察善恶业报经
【大藏经】佛说阿弥陀经
大安法师:临终时是真有佛来接引还是心识所变
心存善念就能逢凶化吉
朝山的六种意义

令休法师五台山求见文殊大士

【推荐】福德的力量比聪明的大脑厉害
三皈五戒是学佛的基础
圣严法师《为磨练自己而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