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三藏法数 > 正文
日本佛教用语。即以摩多罗神为本尊所修之口传灌顶。中世纪时,日本天台宗所行口传祖师心要玄旨之秘法,后与学徒归命...1、指小乘之暖、顶、忍、世第一法。声闻乘行人修五停心观及四念处观之后,接著须修四谛观。当无漏智火将生,心中光...(杂名)佛唇如频婆果之赤好也。法华经妙庄严王品曰:唇色赤好,如频婆果。广弘明集十三曰:果唇华目。...谓自不作恶,及既作恶而能忏悔,更不复作,此二种乃有力量之人。据北本涅槃经卷十九载:(一)自不作恶,指此健儿之身...即众生身中之三种魂识与七类魄识。三魂,指胎光业魂神识、幽精转魂神识、相灵现魂神识;七魄,指雀阴魄神识、天贼魄...(一)(1610~1666)明末临济宗僧。延平府(福建南平)人,俗姓连。清世祖赐号明觉,字憨璞,世称明觉性聪或憨璞性聪...(术语)晨朝、日中、黄昏也。一日分昼三时,夜三时。印度古代之风。阿弥陀经曰:昼夜六时,雨天曼陀罗华。...(名数)一粪扫衣,二乞食,三树下坐,四身心寂静。又名四良药,与行四依及四圣种大意同。南山业疏三下曰:涅槃具显...(人名)Bhārgava,仙人名。译曰瓦师。佛出家,始到此仙人处。见佛本行集经二十。...指与寂静法(息灾法)相应之真言。据大日经疏卷七载,若真言中有纳么、莎缚诃等字,即是修三摩地寂静相应之真言。要...【堪能补特伽罗】 p1185 瑜伽二十一卷十八页云:云何堪能补特伽罗?谓安住种姓补特伽罗、而未获得最初于佛正觉正说...唯识二十论一卷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安立大乘三界唯识。以契经说三界唯心。心意识了名之差别。此中...占察善恶业报经卷上(出六根聚经中) 天竺三藏菩提灯译 如是我闻: 一时,婆伽婆一切智人,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以神通...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q)树给(jǐ)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玄沙师备禅师开示大众说道:诸方长老大德,常以弘法利生为家业,如果说法的时候碰到盲、聋、哑这三种人,要怎么去接...
当我们知道生命的因缘,是由心力创造出来的,那么心力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在唯识学上说:性界受三恒转易,根随信等...有一学僧至南阳慧忠国师处参学,请示道: 禅-是心的别名,而心是在佛不增,在凡不减的真如实性,禅宗祖师们将此心...
然于一切方便之中,求其至直捷、至圆顿者,则莫若念佛求生净土。 既然来学佛法,入哪个法门,起哪个行门,这是大有...
处众能伏说,远离二杂染,无护无忘失,摄御众归礼。 这讲到佛陀调御众生的方法。 那么佛陀是怎么样来统理大众呢?统...
我们来到这个世间,是我们的神识借助着父母的缘来投胎;然后死亡的时候,我们这个神识离开四大假合的躯体;又受着业...
一、始于立心 立心就是立志,立下志向,心也就有了方向。王阳明有句话,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秦朝末年,民不聊...做人和学佛都要有真诚心,至诚才能感通啊!如果带着虚伪的心来做人做事,就很难维持长久,迟早他人发现,自己就一钱...
四十八愿
【三藏法数】
[出大弥陀经] 谓阿弥陀佛。最初因中。名法藏比丘。彼时于世自在王佛前。白佛言。我发无上菩提之心。愿作佛时。身相光明。刹土殊胜。宁可得否。彼佛知其智识高明。心愿广大。乃以二千一百万佛刹。善恶粗妙之相。随其心愿。悉令显现。法藏即一其心。遂得天眼。莫不彻见。复白佛言。我已摄取如上佛刹。所以庄严国土清净之行。愿有敷陈。惟佛听察。遂发此四十八愿也。(梵语阿弥陀。华言无量寿。)第一愿愿我刹中。无地狱饿鬼禽畜。以至蜎飞蠕动之类。不得是愿。终不作佛。第二愿愿
上篇:四十二字门 | 下篇:善财五十三参 |
(术语)呈于外而无所隐也。涅槃经五曰:如秋满月处空显露,清净无翳,人皆睹见。如来之言亦复如是,开发显露,清净...
玄旨归命坛
四善根
果唇
二种健儿
三魂七魄
性聪
一日三时
四圣行
跋伽婆
寂静相应真言
堪能补特伽罗
【大藏经】唯识二十论
【大藏经】占察善恶业报经
【大藏经】佛说阿弥陀经
如何对盲聋哑说禅

现在是过去的果,又是未来的因
心与性

一切法门中,莫若念佛求生净土

佛陀是如何来统理大众的

念佛是要为你的死后做准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