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三藏法数 > 正文
【萨达磨芬陀利】 此云妙法莲华。天台云:妙名不可思议;法谓十界十如权实之法;莲华者,喻权实之法也。慈恩云...道绰,俗姓卫。并州(今山西太原)汶水人(迦才《净土论》卷下作并州晋阳人),是继承北魏昙鸾一系净土思想的大师。他十...【波诃梨子】 翻威武盛。...以真言加持之花,称为真言花。苏悉地羯罗经卷上(大一八·六六八下):“以真言花当奉献之,发是愿言:此花清净,生...(1608~1646)日本临济宗僧。为山城灵源院之开山。俗姓源。字一丝。十四岁出家,十九岁受具足戒,后入愚堂寔之室,...宝性论云二解脱:谓诸众生,常为业绳所缚,不能脱离,若解其缚,即得自在,故名解脱。 一、性净解脱 谓众生性...何等暂时差别?谓诸无学最后剎那蕴界处。...全一卷。唐代一行撰。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一册。本经之初列举虚空藏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等与宿曜有关之诸尊印明及...指佛所具之四种妙德。(一)无形,应物现形自由无碍。(二)无量意,大慈悲之念遍满一切处。(三)清净积,积聚一切无染污...(术语)为绝外界视听,避乱想,专心修念佛三昧,在闇室作高声念佛也。...(杂语)老婆者,称慈悲之语,取亲切叮咛之义。杨无为颂曰:正法眼藏,瞎驴边灭。黄檗老婆,大愚饶舌。...卷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祇桓精舍,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无漏大阿罗汉,佛子住持,善超诸有,能...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宋言时称)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毘耶离国猕猴林中青莲池精舍。与大比丘...(印光大师校印本)...
问: 弟子深信净土,誓死不退,现在也很少运动了,觉得锻炼身体就是执着自己的色身,应该早点往生极乐世界。这样的...我国大乘佛教的传统,特别重视不杀生与素食,因此吃素就成为佛教徒的标志。 不杀生是佛教的根本五戒之一。根本五戒...问: 汉、吴两译原译本下辈往生只要曾发心念佛一昼夜,以后就算再不相信念佛法门,也不再念,其人临命终时佛亦现前...
明朝邝子元,得了心脏病,神经衰弱之症,精神时常恍惚欲倒。虽然经过很多名医的诊治,但并没有显著的效果,后来遇见...
【原文】 僧有毁击天神,自谓崇正辟邪,此讹也。如来说法,必有八部鬼神。《华严》列主山,主水,主地,主树,主昼...
我们往昔的业力,由于一念阿赖耶识都有贪爱的种子,所以一定会寻找那个父母,作为托身之所。男的就爱女的,女的爱男...
先了解何为大佛顶,古人都说这部《楞严经》是开悟的《楞严》,开显我们本具的大佛顶的如来藏性,妙真如性。那这个悟...
那谈死亡问题,生命的终结一定要从他的一生的过程去谈,那一生的过程要从他的根性、造业的程度去谈,所以首先地藏菩...
十二随眠
【三藏法数】
[出众事分阿毗昙论] 谓欲等烦恼。长时随逐。眠伏藏识之中。故名随眠。(藏即含藏之义。藏识即第八识也。)一欲贪谓于可意之境。爱染念着。而生悦乐也。二嗔恚谓于不可意之境。无所爱乐。而自生嗔忿也。三色贪谓于色界爱乐净法。贪着禅味也。四无色贪谓于无色界识处等定。爱乐可意。心生味着也。五无明谓于事理等法。无所明了。障覆真性也。六身见谓于五阴等法中。强立主宰。妄计为身也。(五阴者。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也。)七边见谓于身见上。计我或断或常。随执一边也
上篇:十二妄想 | 下篇:十二类生 |
资持记·释释相篇:“初别脱对境彰名,定、道从心为目,与定慧二心同时,故并言共,亦名为俱;其定戒者,成论离禅定...
萨达磨芬陀利
道绰(562—645)
波诃梨子
真言花
文守
二解脱(二)
暂时差别
宿曜仪轨
四神三昧
闇室念佛
老婆
【大藏经】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大藏经】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大藏经】【注音版】华严经净行品

锻炼身体是执着自己的色身吗
戒杀与吃素
一昼夜念佛是什么标准

色欲招病,断欲是药

毁击神像与塑造神像的两种过失

坐胎的过程宛如地狱非常痛苦

何谓「大佛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