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三藏法数 > 正文
(地名)Mleccha,边地之名。...【十六种心】 p0116 显扬十八卷三页云:谓欲界系,有五种心。谓见苦所断心,乃至修道所断心。如是色无色界系心,各...(术语)人法二空中,只知人空一边,未知法空,小乘浅薄之偏见也。...【引满二业】 引生差别果报的业有二种,称为引业满业。引业又称总报业,满业又称别报业。有情的身、语、意三业,能...【六到彼岸与二种资粮相摄】 p0314 瑜伽七十八卷六页云:世尊!如是六种所应学事,几是福德资粮所摄?几是智能资粮...谓一度入于无余涅槃界之二乘人再度发大菩提心而回向大乘。此为天台、华严等法性宗所说,唯识等法相宗之主张则异于此...【修惑】 此为修道所断惑的略称,与‘见惑’对称。又作思惑,意指修道所断之惑。即于修道时所断贪等迷事之烦恼。《...(术语)一圆教即止观业,二密教,即遮那业,三禅宗,即牛头禅,四戒律,即梵网宗。...(地名)又作补怚洛迦,补但落迦。山名。...(名数)律,法相,三论,华严,天台,真言,禅之七宗也。是于八宗中除俱舍成实加禅宗者。元亨释书诸宗志举此七宗。...【梵轮】 p1032 如沙门性异名中说。 二解 大毗婆沙论一百八十二卷一页云:如大四十法门经说:有二十善品,二十不善...尔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是时世尊思惟观察。愍未来诸众生故。说是七俱胝佛母心准提陀罗尼法。即说咒曰。 南谟飒...净土十疑论序 宋、无为子杨杰述 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极乐。娑婆,秽土也;极乐,净土也。娑婆之寿有量;彼土...唯识三十论颂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 奉诏译 护法等菩萨约此三十颂造《成唯识》,今略标所以。谓此三十颂中,...
印光大师这种菩萨的心肠。作为一个比丘,有些事情没有必要他去谈论,谈论了可能还会被人讥嫌,说你一个出家人怎么人...
心在不停的生住异灭,色身在不停的变化,新新不住。就象我们晚上做梦似的,如同梦幻,我们正在做梦的时候,这个识心...一、当家庭的啦啦队长(多鼓励),不要当办案的审判官(少斥责)。 二、随时以微笑、明朗的笑容迎接每一位家人。 三...
《唯识学》上说:我们凡夫的执取,它不是普遍的,它是局部的执取。什么叫局部的执取?叫随所生所系,它的生命出现什...《大庄严经》里有这么一段记载:从前有兄弟二人同时出家修行,其兄精进修行,不久即证得阿罗汉果位,神通具足,弟弟...
关于地藏菩萨的种种殊胜功德,我们从《大方广十轮经》中可以略略得知一二。那么关于地藏菩萨救护众生的故事,你曾经...
我们现在是活在无始的妄想中,那要怎么转成真如而趋向于大佛顶呢?这就是楞严经所要修学的主要内容。其实我们的人生...问: 有个女孩家里父亲和弟弟生病了她不管不顾,自己到寺院去做义工,这样对吗?有功德吗? 宏海法师答: 如果真是...
般若十种利益
【三藏法数】
[出月灯三昧经] 梵语般若。华言智慧。谓菩萨由此智慧。通达无碍。故获十种利益也。一一切舍不取施想谓菩萨修行般若。照了万法俱寂。是故虽行布施。而无能施之想。不着所施之物。不见受施之人。是为一切舍不取施想。二持戒不缺而不依戒谓菩萨修行般若。虽坚持净戒无所毁缺。然以空慧照之。则不见有能持能犯之相。是为持戒不缺而不依戒。三住于忍力而不住众生想谓菩萨修行般若。安住忍力。度诸众生。然以空慧照之。而终不起众生得度之想。是为住于忍力而不住众生想。四行于精进
上篇:坐禅人十种行 | 下篇:闻经十益 |
【四圣种】 p0409 瑜伽十四卷八页云:又有四种,为令解脱速得圆满,勤修行者,圣解脱欲,胜任持法;为断四爱,增上...
卑栗蹉
十六种心
偏小情
引满二业
六到彼岸与二种资粮相摄
无余还生
修惑
圆密禅戒
布咀洛迦
七宗
梵轮
【大藏经】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
【大藏经】净土十疑论
【大藏经】唯识三十论颂

临产可念观音圣号

人生和晚上做梦一样,哪有一法可得
家庭和谐的十个要点

【推荐】先求认命,再求改造命运
学佛要实修实证

地藏菩萨救护众生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