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三藏法数 > 正文
(术语)对于增语触而言。与前五识相应之触心所也。随所依之五根有对而名。俱舍论十所谓:眼等五触说名有对,以有对...【近住律仪受法】 p0821 俱舍论十四卷十一页云:说一昼夜近住律仪,欲正受时,当如何受?颂曰:近住于晨旦,下...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他们都很仇视佛教,破坏佛教,世称三武之难。...(术语)对方便之教道,称真实之证道云真门。行愿品疏二曰:总为迷真,故示真门。教行信证化身土卷曰:小本唯开真门...(术语)清净之善业也。又往生西方净土之业因也。观无量寿经曰:此三种业:过去未来现在三世诸佛净业正因。...(350-413)华译童寿,本印度人,但生长于龟兹(在今新疆省库车县和沙雅县的中间),出家后,通大乘经论,后秦姚兴...【不乐】 p0316 瑜伽八十九卷九页云:非处思慕,说名不乐。 二解 法蕴足论八卷十四页云:云何不乐?谓有一类,得好...(人名)Dharmapāla,菩萨名。译曰护法。十大论师之一。西域记十曰:南印度境达罗毗荼国,周六千余里。国大都城,...断常二见者: 一、断见 固执人之身心断灭不续生之妄见,即无见也。 二、常见 固执人之身心过现未皆常住无...【于文无倒】 p0746 辩中边论下卷七页云:此中云何于文无倒?颂曰:知但由相应,串习、或翻此;有义及非有,是...为密教阿阇梨所传曼荼罗中列于遍知院之菩萨。此尊以金刚不坏之莲花座为其自誓之内证。据大日经疏卷十三载,此莲花座...金光明最胜王经...大悲咒修持仪轨...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古文观止》是清朝康熙年间选编的一部供学塾使用的历代散文总集。清代吴楚材、吴调侯编选,吴兴祚审定。观止一词表...
外在的境界都是我们内心的一种折射。佛教中说,依报随着正报转。正报是我们自身,依报是我们周围的一切环境,包括山...蕅益大师开示曰:学道一要真为生死,二要具足刚骨,三要开发见识。无真实为生死心,饶你有志气力量,只作世间豪杰,...佛塔虽然是一种建筑物,但是人们却可藉此积累功德。在佛教的经论中对此多有论述,现简要介绍如下。 造塔的功德: 《...无论做什么事,都有一个目的。做事如果不预定一个目的,不但浪费时间,徒耗精力,而且结局也决不会收到美满的效果,...《庄子》中有一篇文章,其中一段是叙述黄帝问路的故事。黄帝与六位贤士去访问一位修道的隐士,在山上迷了路,当时,...
过去,佛陀居住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天,阿难尊者在闲静之处思惟佛法,心中忽然生起一个疑问:世间上是否有...健康就像一座天平,天平的一端是你的饮食习惯,天平的另一端就是你的健康,也就是说,你对良好的饮食习惯遵循多少,...
妙高十义喻十住菩萨行
【三藏法数】
[出华严经疏] 妙高即须弥山也。以其四宝民成。出七金山之上。故名妙高。如来说华严经时。以自在神力。升此山顶。加被法慧菩萨。说十住菩萨之法行。有此十喻焉。(梵语须弥。华言妙高。四宝者。金。银。琉璃。水精也。七金山者。一双持。二持轴。三檐木。四善见。五马耳。六障碍。七持地。皆言金者。有金色光明故也。)一体妙谓此山以四宝所成。其体胜妙。以喻菩萨由闻思修解四法而为妙体也。(闻谓闻受佛法。思谓思惟佛法。修谓修习佛法。解谓解了佛法。)二相妙谓此山有八方四级
上篇:三十一色 | 下篇:十行 |
【未觉不能知梦所见非有】 p0491 唯识二十论九页云:若如梦中,虽无实境;而识得起。觉时亦然。如世自知梦境;非有...
有对触
近住律仪受法
三武
真门
净业
鸠摩罗什
不乐
达磨波罗
断常二见(二)
于文无倒
如来莲华菩萨
【大藏经】【注音版】金光明最胜王经
【大藏经】【注音版】大悲咒修持仪轨
【大藏经】【注音版】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古文观止》中的十大人生启迪

对别人产生反感厌恶,是我们过去的恶业所感召
学佛修行人应有的心态
造塔、礼塔、绕塔的功德
学佛的目的与任务
黄帝与牧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