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三藏法数 > 正文
比丘之法衣(袈裟)皆为方形,故称方服,又称方袍。[方服图记] p1435...【论负】 p1328 杂集论十六卷十一页云:论负者:谓舍言,言屈,言过。由此三种,诸立论者,堕在负处,受他屈伏。舍...谓坐禅之人,正定未发,多有魔事,心生惊怖,破坏善根,若能端心正念,则魔自灭谢,故有二种却魔之法。据修习止观坐...(术语)华严宗所立十玄门之一。同于天台宗之托事观。托于浅近事相而显深妙法理之法门也。密教事相门之标帜,全属于...梵名 Syāt-vāda。又称或然论。印度耆那教之一种判断理论。耆那教哲学家婆达罗巴忽(梵 Bhadrabāhu)之主张。认为...戒本疏·三十舍堕法:“口腹之累,道俗同弊。知教慎行,世中稀耳。故晋慧远至死不饮蜜浆。非律不开,以律文亲须目见...┌五停心观┐ │别相念处├───三 贤┐ │总相念处┘ ├─七方便┐ │暖─...因明用语。因明四宗之一。于因明对论中,立者(立论者)与敌者(问难者)为同宗派之人,立者所立之宗(命题)若为此...【六无为】 这是唯识宗对无为法的分类。无为法,指非无因缘造作之法,无生、住、异、灭之四相;即真理的异名。唯识...(术语)谓以阿等五字加持身也。金刚界明五相身。胎藏界明五字严身。即身成佛之深极,唯在此观。见秘藏记钞三。...(人名)Ratnamati,译曰宝意,中天竺人。诵一亿之偈,尤明禅法。魏正始五年至洛邑,译十地等论二十四卷,既通此土...(据《华严经疏钞》分段) 尔时智首菩萨问文殊师利菩萨言: 一、十种三业 佛子,菩萨云何得无过失身语意业?云何得不...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城鹫峰山顶,于最清净甚深法界,诸佛之境,如来所居。...天台止观有四本:一曰《圆顿止观》,大师于荆州玉泉寺说,章安记为十卷;二曰渐次止观,在瓦官寺说,弟子法慎记,本...【须菩提。忍辱波罗密。如来说非忍辱波罗密。是名忍辱波罗密。】 问题来了,前面一路下来都是讲般若,是菩萨六度里...中国传统思想讲到,做人处事要谦让。谦,就是把自己的姿态放低;让,就是不往前去争取。当然佛法的思想比这个更深刻...众生心性 与佛同俦 由迷背故 轮回不休 如来慈悲 随机说法 普令含识 就路还家 无奈根性 万有不齐 非出格人 ...一个生死凡夫为什么加罪障呢?因为我们的生命当中,每一个人在流转当中,既有罪又有障,这种罪跟障的结合,就使令我...如果我们诸位道友害病也好,或者受到伤害、感觉到痛,你观一下吧谁在痛啊?在这个时间你把你的心、能觉悟的这个觉性...佛门女众之楷模(一):龙女成佛 菩萨敬仰 灵鹫山上 龙女现身 在《妙法莲华经》提婆达多品中,有一段叙述八龄龙女即...社会人士对佛教误解最深的,莫过于迷信二字。大多数受过新教育而对佛教无所了知的人,谈到信佛问题时,第一个观念就...关于佛法的修证,由于众生同俱和佛一样的无陋智性,本无差别,但因迷于事相,各各造业不同,迷惑的深浅也因之各别,...
顺流十心
【三藏法数】
[出摩诃止观] 顺即随顺。流即流转。谓诸众生因此十心。则随顺烦恼。流转生死故也。一无明昏闇谓诸众生从无始来。闇识昏迷。无所明了。烦恼所醉。于一切法妄计人我。起诸爱见。想计颠倒。起贪嗔痴。广造诸业。是以流转生死也。二外加恶友谓诸众生内具烦恼。外值恶友。扇动邪法。劝惑于我。倍加隆重盛。无由开悟进修善业。是以流转生死也。三善不随喜谓诸众生内外恶缘既具。即内灭善心。外灭善事。又于他人所作善事。不生随喜之心。是以流转生死也。四三业造罪谓诸众生恣纵身口
上篇:十双贴释观音普门 | 下篇:逆流十心 |
为修习止观之一。又作历缘对境修止观。缘指行、住、坐、卧、作、言语等六种缘;境指色、声、香、味、触、法等六尘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