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三藏法数 > 正文
【静虑异名】 p1378 瑜伽十一卷九页云:复次于诸静虑名差别者:或名增上心。谓由心清净增上力,正审虑故。或名乐住...【见道所断烦恼部】 p0644 品类足论七卷八页云:见道所断烦恼部云何?谓有烦恼部,随信随法行道现观边忍所断。...集以招聚为义,若心与结业相应,未来定能招聚生死之苦,故名为集。 一、集有三种业,摄一切业。 一、不善...【流转方便】 p0914 瑜伽八十八卷十七页云:流转方便者:谓萨迦耶见为所依故;于诸行中、发生我慢、及诸爱味、...行事钞·僧网大纲篇:“(合治之相)僧祇五种:……二者数犯五众戒。”资持记释云:“二中,五众即是五篇。”(事钞...(名数)又名三福:一、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生,修十善业也。二、具诸戒行也。三、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亦名:同法赏人后悔戒制意、同法后悔戒制意 戒本疏·九十单提法:“(波逸提)同法赏人后悔戒七十四。凡众物共有,...(杂语)Puruṣāya,补卢沙(即言丈夫之语)之第四啭,即所为声也。...【三种正友】 p0182 瑜伽八十九卷三页云:正教授者,谓有三种正友所显。一者、大师。二者、轨范尊重。三者、同梵行...【去来】 p0534 佛地经论四卷三页云:舍此就彼名去;舍彼就此名来。...【烦恼障】 p1190 如三障中说。 二解 如十二种障中说。 三解 佛地经论四卷十六页云:又烦恼障者:谓贪瞋等一切烦恼...现在贤劫千佛名经(亦名「集诸佛大功德山」) 尔时喜王菩萨白佛言:「世尊!今此众中,颇有菩萨摩诃萨,得是三昧,亦得...地藏十轮经...●大佛顶首楞严神咒 南无楞严会上佛菩萨(三称) 妙湛总持不动尊 首楞严王世希有 销我亿劫颠倒想 不历僧祗获法身 愿...
临终时是否必须有正念才可往生极乐世界?这个提法本身就有点模糊。你这个正念是指什么呢?如果你这个正念是指临命终...始学功巧业,方便集财物。得彼财物已,当应作四分, 一分自食用,二分营生业,馀一分藏密,以拟于贫乏。 --- 《杂阿...
世间的众生,正当处在急难痛苦的时候,号叫父母,呼天唤地,却不知父母人王天王等,并不能救我的生死,断我的轮回,...
【原文】 人恒病执著,然亦不可概论。良由学以好成,好之极名著。羿著射,辽著丸,连著琴,与夫著弈者至屏帐垣牖皆...一位青年满怀烦恼去找一位智者,他大学毕业后,曾豪情万丈地为自己树立了许多目标,可是几年下来,依然一事无成。 ...大家有念《心经》,有许多人都会背诵,但是,看来仍有不少人念经就如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或者是不甚了义,不理解经...一个人禅净双修的心态,他对人生跟我们一般人不太一样,一个有安住在不生灭心的人,他人生不是来受用的。 你如果是...
常常听到人们说被工作和日常的琐事困住,没有过上自己想要的自在生活,不知道你有没有想过,那种自在的生活到底是什...
十种佛
【三藏法数】
[出华严经] 佛。梵语具云佛陀。华言觉。谓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也。一成正觉佛谓佛于菩提树下降伏诸魔。朗然大悟。证无上果。是名成正觉佛。(梵语菩提。华言道。谓之菩提树者。以佛于此树下成道而得名也。)二愿佛谓佛从兜率下生人间。说法度生。酬宿因愿。是名愿佛。(梵语兜率。华言知足。)三业报佛谓佛修万行清净业因。感相好庄严果报。是名业报佛。四住持佛谓佛真身及于舍利。住持世间。永久不坏。是名住持佛。(梵语舍利。华言骨身。)五涅槃佛梵语涅槃。华言灭度。谓佛应身。
上篇:融三世间十身 | 下篇:教起十缘 |
全一卷。又作三报论。东晋庐山慧远(334~416)撰。收于大正藏第五十二册弘明集卷五。孝武帝太元十九年(394)顷,...
静虑异名
见道所断烦恼部
集谛(二)
流转方便
五众戒
三种净业
同羯磨后悔戒制意
补卢沙耶
三种正友
去来
烦恼障
【大藏经】现在贤劫千佛名经
【大藏经】【注音版】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
【大藏经】早课(朝时课诵)

临终时是否必须有正念才可往生
佛陀教我们财富的处理方法

唯有这句佛号,是应当尽心竭力的

执滞之著不可有,执持之著不可无
烧水的智慧
诵心经比大悲咒功德大吗
净界法师:把顺逆境当成我们往生的资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