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三藏法数 > 正文
全一卷(或作二卷)。全称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黄檗禅师传心法要、断际禅师传心法要。黄檗希运(?~850)述。...(术语)圆顿戒也,以名天台家所传之大乘戒。法华玄义四曰:佛戒即圆戒也。【又】南山大师称四分律宗分通大乘之戒为...梵语 āvenika,巴利语同。指不共同,即独特之法。如十力、四无畏等十八法唯独佛所得,余阿罗汉等圣者则未能通,故...(物名)Rājīkā,一作罗尔迦。译曰芥子。用于降魔之法。大日经息障品曰:或以罗尔迦,微妙共和合,行者造形像,...(故事)罗什弟子道生,讲涅槃经,立阐提有佛性之义,不答于众,入平江虎丘山,竖石为听众,讲涅槃经,至阐提有佛性...复次一切法空,何以故? 相及与可相 一异不可得 若无有一异 是二云何成 是相可相若一不可得,异亦...华严宗将断绝一切言语思虑之佛境界,称为性海果分,即毗卢遮那佛之法门;相对于此,应众生机缘而说教之缘起因分,即...佛将入灭,阿难代表众人向佛请教四个问题,其问题是:佛涅槃后,大家依谁为师?依什么安住?恶性比丘应如何调伏?经...亦名:摇身戒释名 行事钞·随戒释相篇:“摇身者,左右戾身趋行也。”资持记释云:“戾,曲也。”(事钞记卷二五·...亦名:亡僧安尸处、安尸处 子题:绢棺、吊慰、布草 行事钞·瞻病送终篇:“当从像前,舆尸至廊舍下,外安幛幔围之,...(术语)分析诸法或了因缘之生义,悟入诸法实性无之真理也。此中分析诸法,初知空理,为析色入空,小乘人之空观也,...在家菩萨戒本(六重二十八轻读诵仪轨) 香赞 炉香乍热。法界蒙薰。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悲华经卷第一 转法轮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与大比丘僧六万二千人俱,皆阿罗汉,诸漏已尽,无复...尔时,无尽意菩萨即从座起,偏袒(tǎn)右肩,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观世音菩萨以何因缘名观世音? 佛告无尽意菩...
到佛门里来,第一个破的就是这个我,就是为破这个我来的。所以在古代,我们以前的寺院规矩就是这样,好好地到寺院来...
皈依有翻邪三皈、五戒三皈、八戒三皈、十戒三皈和具足戒三皈这五种。 刚开始受三皈依叫做翻邪三皈。皈依三宝是走进...
『我灭度后,敕诸菩萨及阿罗汉,应身生彼末法之中,作种种形,度诸轮转。或作沙门、白衣居士、人王、宰官、童男、童...
汇三乘五性,同归净域。导上圣下凡,共证真常。 净土法门的施设,就是因为它面对的是九法界众生,所以要把九法界众...我们不难看出「心」才是痛苦的根源,否则社会愈进步,大家应该活得比往昔自在才对。慧可向达摩求安心的故事,无非点...
分别是一种知识、知能。如果没有分别作用的话,则天下浑沌。然而,佛法是要我们从有分别的执著心达到无分别的解脱心...
天地之间,凡有血气者,莫不自爱身命,是故世间有种种防卫身命之方法,究其结果,终属徒劳。除不负命债者,若负命债...【净土起信二:净土之说,有理有迹。论其理,则见于日用之间,而未尝离。前篇所言是也。论其迹,则见于早晨一茶之顷...
阿难八不思议
【三藏法数】
[出涅槃经] 梵语阿难。华言庆喜。经云。佛语文殊师利言。阿难事我二十余年。具足八种不可思议。是故我称阿难比丘为多闻藏。(梵语文殊师利。华言妙德。梵语比丘。华言乞士。)一不受别请谓阿难事佛二十余年。虽多闻第一。出诸弟子之上。动必随众。未尝受别施主之请。背众而食也。二不受故衣谓阿难事佛。虽如来陈故衣服。亦不敢受也。三见不非时谓阿难为佛待者。见必以时。如佛对机说法之时。或代众发问之类。则至佛所。非此之时。则不往见也。四见女人不生欲心谓阿难事佛。远离
上篇:八种言 | 下篇:阿难具八法 |
【空三摩地是上座住处】 p0791 大毗婆沙论一百四卷十四页云:如契经说:空三摩地、是上座住处。问:何故佛说空...
传心法要
圆戒
不共
啰尔迦
竖石听讲
观一异门
普贤
四问
摇身白衣舍戒释名
亡比丘安尸处
入空
【大藏经】在家菩萨戒本
【大藏经】悲华经
【大藏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有这样的姿态才叫学佛

皈依时可以请人代替吗

末法时代菩萨示现主要有两种

汇三乘五性,同归净域
慧律法师《执着心是痛苦的渊薮》

有分别与无分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