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三藏法数 > 正文
(传说)辅行四曰:法句经云:昔有天帝自知命终生于驴中,愁忧不已,云救苦厄者唯佛世尊,便至佛所稽首伏地,归依于...凡四十卷。唐代荆溪湛然(711~782)撰。又称止观辅行传弘决、止观辅行弘决、止观辅行、辅行、弘决。收于大正藏第四...【苾刍及苾刍尼居处】 p0875 瑜伽九十九卷十页云:苾刍居处者:谓于是处、有诸苾刍、下中上座之所居止。苾刍尼...(术语)五种唯识之一。谓思惟观察唯识之理,由之而得之果智也。...(一)乃胜鬘夫人于佛陀面前所发之三项大愿。又称三大誓愿、三弘愿。据胜鬘经三愿章载,胜鬘夫人于佛前受十大受(记)...(一)指大菩提心,乃求大菩提之广大愿心。大智度论卷四(大二五·八六上):“菩提名诸佛道,萨埵(有情)名或众生或...如来的别名,即乘真如之道去成正觉的意思。...(人名)天亲菩萨之梵名。...凡六卷。宋代僧雪窦重显(980~1052)撰,惟盖竺等编。又作雪窦明觉禅师语录。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七册。内容包括:卷...(流派)又作伐里沙键拏。缚利沙键拏Varṣagaṇa,雨众外道之梵名。玄应音义二十三曰:梵云缚利沙,亦云跋利沙,此...【用因】 p0528 瑜伽五卷九页云:问:以谁为先,谁为建立,谁和合故;何法用耶?答:卽自种子为先;如此生为建立;...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游化诸国,至广严城,在乐音树下,与大苾刍众八千人俱,菩萨摩...观经玄义分卷第一 先劝大众发愿归三宝 道俗时众等, 各发无上心, 生死甚难厌, 佛法复难欣, 共发金刚...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一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二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三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四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
现在虽很强健,就要做就要死了想。 那个意思是,虽然咱们还很强壮还很年轻,你就得做什么想法呢?产生什么念头呢?...第一.站立姿势.轻轻合起双掌,手指并拢,手肘自然弯曲,置于胸前约呈四十五度。合双掌时,双眼下垂目光注视合掌的...问: 如何在工作应酬中不犯不饮酒戒? 慧律法师答: 这个很简单,如果领导请你们喝酒,你就方便妄语跟他讲:医生说...
有种子为因,就会有果报,不是吉祥之力使然,因此不应该执着吉祥之相。 《大庄严论经》中马鸣菩萨提到,过去我曾经...现如今,婚姻的可靠度似乎越来越低,离婚率高居不下。这其中的原因当然有很多,但最根本的一条就是两个人一开始就不...
人有六根,有六尘,有六识,这是我们身心的一种组合。六根就是我们有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是我们认知外界的见闻觉知...问: 请问师父,我走在路上无意踩到一只青蛙,不知是被我踩死还是我补踩上了一脚,心里难受死了。除了念南无本师释...
一、念佛是中国佛教共同特色 大乘佛教,不论显密,几乎都在阐扬阿弥陀佛的净土法门。密教自有其修持的仪轨之外,显...
八觉
【三藏法数】
[出华严经疏] 觉犹念也。因此八种。引起一切烦恼。即恶觉也。一欲觉欲即贪欲。谓贪欲心起。常念可意之事。故名欲觉。二嗔觉嗔即嗔恨。谓嗔恚心起。常念忿恨于他。故名嗔觉。三恼觉恼即恼害。谓憎嫉心起。常念恼害于他。故名恼觉。四亲里觉谓常忆念亲戚乡里。故名亲里觉。五国土觉谓常念国土安危。故名国土觉。六不死觉谓因多财资养。常念不死。故名不死觉。七族姓觉族即姓族。姓即种姓。谓矜诞心起。常念世族种姓。有高有下。故名族姓觉。(矜诞者。夸大之谓也。)八轻侮觉侮即
上篇:大人八念 | 下篇:八忍 |
方等经典之略称。即大乘经之总称。方,方正;等,平等。大乘经典乃说方正平等之理的经典,故称方典。观无量寿经(大...
天帝生驴胎
摩诃止观辅行传弘决
苾刍及苾刍尼居处
果唯识
三大愿
大心
如去
婆薮槃陀
明觉禅师语录
跋利沙键拏
用因
【大藏经】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
【大藏经】观无量寿佛经疏
【大藏经】大般若波罗蜜多经(600卷)

现在虽很强健,但要做死了想
拜佛姿势图解
如何在工作应酬中不犯酒戒

正知因果才能获得大吉祥
是否适合做夫妻的10个标准

凡夫的六根就是轮回的根源
不小心踩死动物该怎么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