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三藏法数 > 正文
净土宗的别称,自东晋慧远大师创立莲社于庐山东林,始有莲宗之名。...(1627~1690)明末清初临济宗僧。蜀南(四川)眉州人,俗姓龚。号其白,世称其白德富。幼年之时,听闻金刚经而志于...指能污染真性之色、声、香、味、触等五尘。观普贤菩萨行法经(大九·三九一下):“眼根因缘,贪着诸色,以着色故,...(堂塔)Śarīra-stūpa,安置佛舍利之宝塔也。金刚童子轨曰:此童子真言对舍利塔前念诵,余所不应念诵,作法不成...指妇不贞洁、得不顺意眷属。据法苑珠林卷七十载,由前世所作邪淫,今生所得之报有二种,即:(一)妇不贞洁,指因前世...晋代僧。为晋代般若学六家七宗中“识含宗”之代表人物。其生年、籍贯均不详。师事于法兰,敏睿善辩,以数术弘教。精...梵语 upa-sajpanna,巴利语同。音译作邬婆三钵那。为具足戒之异名。又作近圆戒。圆指涅槃,具足戒为趋近涅槃之法,...(名数)八种之别解脱也。一比丘戒、二比丘尼戒、三正学戒、四沙弥戒、五沙弥尼戒、六优婆塞戒、七优婆夷戒、八近住...(术语)印相者,标示法界之性德,而非伪者,故云契。契者契约。不改之义也。即身成佛义曰:手作印契,口诵真言,心...为妙音菩萨所成就之三昧。出自法华经卷七妙音品,经中叙述妙音菩萨之福德智慧时,谓其已得百千万亿恒河沙等诸大三昧...(术语)福为福德,道为道观。即福智之二庄严也。释门归敬仪中曰:福道交加。...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一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二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三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四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五 慈悲道场忏法卷...佛说无量寿经卷上 我闻如是,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万二千人俱,一切大圣,神通已达。其名曰:尊者了...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序 古筠比丘德异撰 妙道虚玄不可思议,忘言得旨端可悟明。故世尊分座于多子塔前,拈华于灵山会上,...念佛法门有佛力的加持,还能够令我们在修行的过程当中不至于遭受种种的魔障。 我们这个时代的众生,不修行可能还正...
1. 首先自然是精神会变好 睁开眼的那一刻,清醒的一天又来了。坚持早起必然会早睡,11点睡到6点跟1点睡到8点,感觉...
以呼吸照顾愤怒 当愤怒、嫉妒与绝望的能量生起时,我们应懂得如何处理它,否则就会被这些情绪淹没,而受到极大的痛...
人身难得,佛法难闻。我们在轮回中不知道漂泊了多久,今生值遇佛法,犹如盲龟遇到浮木一样难得。 世间人讲,万事开...子午岭沿黄土高原与关中平原之间的边际徐徐东进,南折而行,忽然一个拐弯,遂耸成了玉华山。川流不息,冲出四个峡涧...
大家要时时反观内心:为什么走上修行之路?对佛法的信念是为什么而生起的?如果是因为美好的食物、漂亮的殿堂、别人...
佛教徒有四众之分,就是出家男女二众,在家男女二众。出家男众名为比丘,出家女众名为比丘尼。 比丘是梵语(印度古典...○ 佛法就是认识宇宙人生真相的法则。人生就是我们自己一生的问题。宇宙就是我们所生活的的环境。 ○ 人生的意义就...
五种眷属
【三藏法数】
[出法华玄义] 五种眷属者。谓如来说法。必假彼缘。缘即受道之人也。人受道已。因法为亲。即成眷属。譬如父母遗体。揽以成身。得为天性。天性亲爱。更相敬顺。故名眷属也。一理性眷属谓诸佛众生。理性平等。自然相关。法华经云。我于众圣中尊。世间之父。一切众生。皆是吾子。是则未曾受道者。亦得称为眷属。故名理性眷属也。二业生眷属谓由往昔闻法之善业。复生佛世。受道得度。故名业生眷属。三愿生眷属谓昔由闻法结缘。未得证果。曾发誓愿。务在得道。今乘宿愿。见佛闻法。
上篇:世间五种难得宝 | 下篇:五精舍 |
僧为表示其自身之愿望,或自身悟道之机缘,或以所居之地名、所住之庵堂,或徒孙辈为避免直呼祖师辈名号之讳,遂另取...
莲宗
德富
诸尘
舍利塔
二种淫报
于法开
近圆
八种别解脱戒
印契
十六三昧
福道
【大藏经】【注音版】慈悲道场忏法
【大藏经】佛说无量寿经
【大藏经】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大安法师:念佛法门能够令我们离开魔障

早起的人,已经赢在了起跑线上
穿越情绪的风暴

学佛的四大因缘,你属于哪一种呢
玄奘大师的生死观

为什么走上修行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