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三藏法数 > 正文
(术语)Guṇa,由原质之意言之,原质者,必有活动,为作者之意,遂为德之意。胜论师六句义中之第二。译曰依,依止...【欲界与有顶无圣道】 p0989 大毗婆沙论一百六十二卷一页云:非想非非想处、惟有二种。谓除无漏。欲界、有顶、无圣...驮娑,梵语 dāsah,译作奴。为人使役而不取佣资之奴,称为无价驮娑。菩萨行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犹如无价驮娑供人...【见慧相摄四句分别】 p0644 发智论七卷五页云:见摄慧,慧摄见耶?答:应作四句。有见非慧摄。谓眼根。有慧非...梵语 ksetra-kāya。华严宗所说融三世间十身之一,即器世间。于华严宗认为有情众生所依之国土,乃毗卢遮那如来正觉...禅林中,终夜不寝,专司巡回山内以防盗贼、失火之职者。盖丛林每夜轮二人巡更,打板念佛,其中兼有五种大利:(一)警...【车钵罗婆】 翻忍得脱。...亦名:不见举并解羯磨 羯磨疏·集法缘成篇:“不见举并解者,戒见等四,佛法大纲。反言不见,深乖至理。且信为道源...指诸佛如来以慈悲心加护众生。又作加备、加祐、加威、加。佛加被之力,称为加被力或加威力;被其力而说法者,称加说...【意识能缘他境及缘自境】 p1210 瑜伽五十一卷七页云:又复意识、能缘他境、及缘自境。缘他境者:谓缘五识身所缘境...因明用语。古因明之祖足目所立因明“似能破”十四过类之第九。于因明对论中,敌者(问难者)为破立者(立论者)之能...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城鹫峯山顶,与大苾刍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复有无量无边大菩萨众、天龙八部,悉皆云集。 尔...尔时,无尽意菩萨即从座起,偏袒(tǎn)右肩,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观世音菩萨以何因缘名观世音? 佛告无尽意菩...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袈裟,指缠缚于僧众身上的法衣,因为法衣的颜色不正而得名。也称作袈裟野、迦逻沙曳、迦沙、加沙,梵语kas!a^ya,巴...
诸位要知道一个事情,当你看到某一个人,你起快乐的感受,你跟他之间有善业的因缘,一定是善业的因缘。跟他没有关系...
世事多因忙里错, 好人半自苦中来。 这是一副自诫自勉书室联。上联自诫,尘世繁杂,世事多变,处事遇忙则乱,所以...
到了老了,你看人的一生,你想想,是毫无意义的。几岁懵懵懂懂什么都不了解,前三年离不开母亲,自己生活不能料理,...
我们一般做一件事情总是会以利益得失的考量,来决定我是不是做这桩事情。修行也是这样,要比较、选择再来做这个事情...
一切供养中,法供养为最。包括你到他方世界去供养净土的佛和秽土的佛,虽然是种种的财物性的供养,但是你平等心现前...前言 好生恶死乃人之常情。多数的人忌讳谈死,殊不知人生自古谁无死,死亡岂是逃避或所谓的看开就能解决的。对于迟...人生在世,心灵常常受到伤害,伤心、伤感、伤痛经常折磨着我们,由此我们苦闷,生气,愤怒,怨恨,有时甚至会对人生...
又五识
【三藏法数】
[出起信论疏] 一业识业识者。即根本无明之惑也。谓本觉心源。初无动相。以不觉故动为业识。论云。依不觉故心动。说名为业。是也。二转识转识者。亦名见相。谓依前业识初动之相转成能见。即此能见初动之相。是名转识。论云。以依动故能见。不动则无见。是也。三现识谓有能见。则一切境界妄现。此之境界。如镜之明。能现色像。是名现训论云。以依能见故境界妄现。是也。四智识谓于前现识之相。不了自心所现。故起分别染净之智。是名智识。论云。依于境界。心起分别。是也。五相
上篇:五力 | 下篇:五通 |
【杂林】 p1411 佛地经论六卷二十页云:论曰:三十三天、有一杂林。诸天和合福力所感,令诸天众、不在此林,宫殿等...
求那
欲界与有顶无圣道
无价驮娑
见慧相摄四句分别
国土身
巡更
车钵罗婆
不见举法并解
加被
意识能缘他境及缘自境
无因相似过类
【大藏经】浴佛功德经
【大藏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大藏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袈裟的功德

感受是跟你的业力有关系

曾国藩的七副对联,说尽人生大智慧

人生的老病死非常无奈

【推荐】天底下最划算的投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