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三藏法数 > 正文
(经名)具名孛经抄,吴支谦译。佛住祇园有孙陀利女谤怀胎佛子,至第八日,波斯匿王察知其情,佛乃为说往昔行菩萨道...【欲行诸色名粗】 p0987 瑜伽七十一卷十六页云:复次由六种相,当知欲行诸色、名粗。云何六相说彼名粗?一、众多故...指究极之境界。于此境界,已然超越修行(修)与体悟(证)等之对立分别。亦即证无所证、修无所修的无为真人之境界。...【见与智四句分别】 p0644 发智论七卷四页云:诸见是智耶?答:应作四句。有见非智。谓眼根,及无漏忍。有智非...禅林用语。又作棬挛、卷挛。喻指禅林师家接引伶俐衲僧时,用以钓引、把持之饵。圈挛,原指卷绞钩绳之辘轳,或以“圈...为“直往”之对称。古来学者论究学习密法之根机时,常用此语表示修行者所采取辗转渐进之修行过程与方法。此语尚有不...(名数)大般若经护持之神也。...【富那跋陀】 翻集至成。...戒本疏·九十单提法:“论犯五缘:一、是如法僧事,二、知如法, 三、不与欲, 四、辄起去,五、双足出门。犯。”(...即与本尊或佛菩萨相应之供物。加持,意谓相应涉入,故加持物又称“相应物”。密教行者修护摩法时,依所修之法选出与...【意地】 p1206 瑜伽一卷九页云:云何意地?此亦五相应知。谓自性故,彼所依故,彼所缘故,彼助伴故,彼作业故。如...尔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是时世尊思惟观察。愍未来诸众生故。说是七俱胝佛母心准提陀罗尼法。即说咒曰。 南谟飒...净土十疑论序 宋、无为子杨杰述 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极乐。娑婆,秽土也;极乐,净土也。娑婆之寿有量;彼土...唯识三十论颂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 奉诏译 护法等菩萨约此三十颂造《成唯识》,今略标所以。谓此三十颂中,...生活中总有些事比忙碌更重要,比如聆听内心的声音,问问自己:我真正要什么?长年致力于佛学和心理学研究的Melinda...
(第一讲)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佛所说的修行出生死法,有很多方便法门,但其中只有念佛求生净土,最为直捷简要。经曰:若修净土,当净自心。现在修...
吾常谓欲得佛法实益,须向恭敬中求。有一分恭敬,则消一分罪业,增一分福慧。有十分恭敬,则消十分罪业,增十分福慧...
五戒即五常,不杀即仁,不盗即义,不邪淫即礼,不妄言即信,不饮酒即智。所以在天为五星,在地为五岳,在时为五行,...
佛教是个重实践,重自力的宗教。所谓个人吃饭个人饱,个人生死个人了;在佛教的修持中,唯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达到...人生除了生活以外,没有第二件事。穿衣、吃饭、人来客往、工作上班,乃至起心动念都是生活的表现。处在迷惑的状态下...
原文: 董文恪公为少司空时,云昔在富阳村居,有村叟坐邻家,闻读书声,曰:贵人也,请相见。谛观再四,又问八字干...
转五蕴成三德
【三藏法数】
[出摄大乘论] 五蕴者。色受想行识也。三德者。法身。般若。解脱也。法身即真如之理。般若即会真之智。解脱即自在之用。此之三德。皆由转五蕴而成也。(五蕴者。蕴乃积聚之义。谓众生积聚色等五法而成身也。梵语般若。华言智慧。解脱即自在之义。谓解脱业惑之缚也。)一转色蕴成法身色即质碍之义。谓佛身相好。无边音声。无见顶相。悉由转色蕴而成。故云转色蕴成法身也。二转受蕴成解脱受即领受之义。谓佛无量广大自在法乐。悉由转受蕴而成。故云转受蕴成解脱也。三转想蕴成解脱
上篇:转五蕴成五分法身 | 下篇:色蕴有五种相 |
【总空性相】 p1402 瑜伽七十七卷十三页云:世尊!此中何等空是总空性相?若诸菩萨,了知是已;无有失坏。于空性相...
孛经
欲行诸色名粗
无修无证
见与智四句分别
圈挛
迂回
十六善神
富那跋陀
不与欲戒犯缘
加持物
意地
【大藏经】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
【大藏经】净土十疑论
【大藏经】唯识三十论颂
找回幸福感

宏海法师: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讲记
憨山大师:出生死法

欲得佛法实益,须向恭敬中求

现前一念,能缘一切正报

五种修行心态错不得
在生活中转烦恼为菩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