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三藏法数 > 正文
(术语)一切世间,若众生,若法,皆无有始,如今生从前世之因缘而有,前世亦从前世而有,如是展转推究,故众生及法...(一)梵语 catvāri dhyānāni,巴利语 cattāri jhānāni。又作四禅定、四静虑。指用以治惑、生诸功德之四种根本...(譬喻)糟者取酒后之滓。糠者取米后之糠。以喻憍慢之比丘及粗恶之法。法华经方便品曰:众中之糟糠。大法鼓经上曰:...亦名:提舍尼篇约行分别 戒本疏·四提舍尼法:“约行者,前之三戒,自分离讥;后之一戒,就胜进说。”行宗记释云:...(名数)贤护等十六居士菩萨也。碧岩七十八则曰:古有十六开士于浴僧时随例入浴。...如契经说,无明缘行,若福非福及与不动。云何福及不动行缘无明生?有二种愚,一异熟果愚,二真实义愚,由异熟果愚故...(人名)唐青龙寺慧果阿阇梨,真言宗之第七祖,大广智不空三藏之付法入室也。永贞元年十二月寂,寿六十。见付法传。...(术语)五种声闻之一。久习小乘必证罗汉果之声闻也。见三藏法数二十二。...子题:律仪、戒仪、持律仪、持恶戒 行事钞·随戒释相篇:“问:‘戒与律仪,行相差别如何?’答:‘通衍无涯,是 律...全一卷。刘宋慧简译。全称佛说阎罗王五天使经。略称焰罗经、五天使经。收于大正藏第一册。内容述说佛以天眼能随众生...比喻持守正念犹如执持油钵,务必尽心坚持,乃至不泼洒一滴油。大智度论卷十五(大二五·一七三下):“菩萨欲脱生老...大方广佛华严经...撰集百缘经卷第一 菩萨授记品第一 (一)满贤婆罗门遥请佛缘 佛在王舍城迦兰陀竹林。时彼南方有一婆罗门,名曰满贤,...南无莲池海会佛菩萨(三称) 佛说阿弥陀经 姚秦龟兹三藏鸠摩罗什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与大比...有时候,最后结局的定夺往往来源于内心的信心。 我们能败给命运的不是别的,就是缺少了一颗淡定从容应对万事的心,...
女人能从小常念佛及观音圣号,后来决无产难之苦。或一受孕即念,或将产三、四月前即念,或临产始念,均得安然而生。...很久以前有一户人家,女主人留下一子往生了。男主人不久后又续弦,也生下一子。继母为了自己的孩子,不但不疼爱前妻...
作顺情境者:或作父母兄弟,诸佛形像,端正男女,可爱之境,令人心著。作违情境者:或作虎狼师子,罗刹之形,种种可...
问: 净土宗学人常见这么一句话,《大集经》云:末法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惟依念佛,得度生死。曾看到一位居士说...
当欲望的享乐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风尚时,一些在传统道德规范中显得大逆不道的行为,却披上了一件华丽的外衣在招摇过...
众生心性,与佛无异。但以迷而未悟,故长作众生。华严如来出现品云,奇哉奇哉,一切众生,具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
我们都知道,世间一切经济的发展,实离不开能源,然在追求发展的同时,大量能源的消耗,可以说是在所难免的。因此,...
五蕴实相
【三藏法数】
[出大般若经] 五蕴即色受想行识也。蕴者积聚之义。谓由积聚色等五法。以成色身也。实相者。真如无妄之理也。即此五蕴而是实相之理。故名五蕴实相也。一色蕴实相色即质碍之义。谓色是质碍幻色。实是般若真空。即幻色而明真空。是名色蕴实相。(梵语般若。华言智慧。)二受蕴实相受即领纳之义。谓受是六根幻受。实是般若真空。即幻受而明真空。是名受蕴实相。(六根者。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也。)三想蕴实相想即思想之义。谓想是缘思幻想。实是般若真空。即幻想而明
上篇:五种不应施 | 下篇:五蕴喻 |
(职位)授戒时三师七证中有教授师,为指示授戒者以坐作进退之威仪者,此教授师,又云威仪师。行事钞上三曰:单白差...
无始
四禅
糟糠
波罗提提舍尼篇约行分别
十六开士
福非福及与不动
慧果
决定声闻
戒与律仪
阎罗王五天使经
擎油钵
【大藏经】【注音版】大方广佛华严经(81卷)
【大藏经】撰集百缘经
【大藏经】晚课(暮时课诵)
睡莲花开的声音

常念佛及观音圣号,决无产难之苦
孝顺的哥哥

念佛时有佛的形象出现,你先不要太高兴

《大集经》中没有这句经文,这是以讹传讹吗

纵欲是以消耗福报为代价

但以迷而未悟,故长作众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