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三藏法数 > 正文
亦名不用处定。行人得识定已,诃责识处过患,即舍识处,系心无所有处,于中心不忧悔,专精不懈,一心内净。空无所有...即一切万物真实不变之本性。此本性极难用语言文字来形容,故借如字来做代表。本性即实相,实相即如,因其不二、不易...南宋大理国利贞人,生平事迹不详。以绘画著称,尤精于绘佛像、天王、鬼神等;笔墨精致,设色宏丽。其中,作品“梵像...凡三十卷。又作永觉和尚广录。明代僧元贤(1578~1657)所撰,为霖道霈重编。清顺治十四年(1657)刊行。收于卍续藏...(人名)Vasu,又曰婆蓃,仙人名。婆罗门中始杀生祀天,生堕于地狱,经无量劫,由华聚菩萨之大光明力脱地狱,诣释迦...(名数)天台宗所言。与真言宗之显教密二教不同。彼就教法而料之者,此于说法之仪式上言之也。天台所立化仪四教中有...(术语)苦集灭道之四谛也。为圣者所见之谛理,故名圣谛。又圣者正也,为正真之谛理,故名圣谛。涅槃经十二曰:苦集...檀,梵语 dāna 之略译,意即布施、舍施。梵汉并举,而称檀施。同于“檀舍”。或特指檀家(信徒)之布施。 p6443...往生西方净土之三十种妙益。据元代普度编之庐山莲宗宝鉴卷九载,天台智者大师之净土群疑论中列举往生西方有三十种益...指大地震动之六种相。据华严经疏卷六载,指:动、起、涌、震、吼、击六种。动者摇飏不安,起为自下渐高,涌则忽然腾...(物名)律摄云:油谓苣藤蔓菁及木蜜等,并五种脂,如法澄滤。苣藤即胡麻也,蔓菁即芜菁也。其根茎叶,可为菜食,子...八大人觉经...劝发菩提心文...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室罗筏住誓多林给孤独园,与大苾刍众千二百五十人俱,一切皆是尊宿声闻众望所识大阿罗汉,...
信仰,就是相信人生中有一种东西,它比自己的生命重要得多,甚至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东西,值得为之活着,必要时也值得...
《梵网经》云,汝是当成佛,我是已成佛,常作如是信,戒品已具足。《华严经》云,一切众生,具有如来智慧德相,但因...佛教常将莲花比喻为出淤泥而不染的佛法象征,这本身就说明了化烦恼为菩提的重要性,没有菩提,我们就不会开悟!没有...
我们的人生,只有一句话就可以说完了来无所从,去无所止。人生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果。 你说你哪有开始?我们了解人...
智慧是如何得到的?有三个方面: 第一是闻慧, 从听讲开示、看佛经书而摒除邪见,建立正见,信因果,明因缘。第二是...冬夜严寒,一个乞丐颤抖着敲响容西禅师的屋门,哭着向他诉说自己的妻子儿女既缺冬衣,又少粮食。如果这样下去,不冻...佛法讲「正命」,所谓正命是指正当的工作、正当的职业。正当的职业必须符合几项基本条件: 第一,不可对人、对众生...
一、度化屠户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这句话妇孺皆知,但多数人可能不知道,在唐朝的长安城中就曾真实地发生了这样的一...
息有四种相
【三藏法数】
[出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息即鼻中出入之气也。谓坐禅之人。若欲摄心入定。必先行数息之法。息有四种不同。故须拣其粗而守其细也。一风谓鼻中之气。出入有声为风。坐禅之人。若依之而数。则心散难调。故须拣而不用也。二喘谓鼻中之气。虽无声相。而滞不通者为喘。坐禅之人。若依之而数。则心结难定。故须拣而不用也。三气谓鼻中之气。虽无风喘之相。而出入不细者为气。坐禅之人。若依之而数。则心劳难定。故须拣而不用也。四息谓鼻中之气。无前三种粗相。而出入绵绵。若存若亡者
上篇:四威仪 | 下篇:四梦 |
(术语)密教有胎金两界,其胎藏界以色等五大为大日如来之理法身。密教以摄持为理之义,以事物总称为理。此五者圆满...
无所有处定
如
张胜温
永觉元贤禅师广录
婆薮
显露秘密二教
四圣谛
檀施
净土三十益
六震
油
【大藏经】【注音版】八大人觉经
【大藏经】【注音版】劝发菩提心文
【大藏经】称赞净土佛摄受经

找到自己的信仰

吴南浦居士的信佛因缘
烦恼即如来种

我们的人生,一句话就可以说完

【推荐】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成长自我
敬佛无定法
有利于他人的就是好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