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三藏法数 > 正文
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愁苦、怨苦、苦受苦、忧苦、病恼苦、生死流转苦。...【威仪圆满】 p0884 瑜伽三十卷七页云:云何威仪圆满?谓于昼分,经行宴坐。于初夜分,亦复如是。于中夜分,右...(佛名)文殊之使者。胎藏界曼陀罗第七文殊院二十五尊中之一,位于文殊之左方第一。秘藏记下曰:乌波髻使者,黄色,...自觉觉他,觉行圆满,智德不可思议,称为妙觉,为佛果的无上正觉,证得此正觉的人,被称为佛。...【三解脱门由三自性建立】 p0223 瑜伽七十四卷二页云:复次三种解脱门,亦由三自性而得建立。谓由遍计所执自性故;...连缀众宝珠所作之网。系仿佛土、天界等皆有众宝庄严之罗网,故用以庄严佛殿或悬挂于佛像上。此名称见于诸经典,如法...禅林用语。又作卷缋、棬[衤*贵]、绻缋、圈圚。原指圈套、一定格式(定格)、术计等;于禅林中,特指师家以言语、动...(杂名)记众生善恶业之冥官帐簿也。...(术语)台家所立五品弟子位第一之随喜也,是为五品位中之最初,故曰初,又是圆顿观行之最初。...禅林用语。谓心神浮荡不定,走来走去;又指超出本来之规范。虚堂录卷四(大四七·一○一七中):“未尝休息,一日十...【谛】 p1375 瑜伽二十七卷十九页云:又苦谛苦义,乃至道谛道义,是如,是实;非不如实。是无颠倒;非是颠倒。故名...礼佛大忏悔文...尊者大目揵连,从佛在耆闍崛山中,游行恒水边,见诸饿鬼甚多,受罪不同。见尊者目连,皆起敬心,来问因缘。 一鬼问言...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1.择善人而交,择善书而读,择善言而听,择善行而从。 2.一个人的快乐,不是因为他拥有的多,而是因为他计较的少。 3....
所谓心理养生,就是从精神上保持良好状态,以保障机体功能的正常发挥,来达到防病健身、延年益寿的目的。 1、善良是...
生存在这地球上的任何一个人,无论你是什么宗教信仰,你都应该要尽责、知足、感恩、惜福。 一、尽责 你的本分是什么...有朋友问:为什么信佛的人要持素?我所信奉的宗教认为畜生是没有灵性的,既然没有灵性,为什么不可以宰杀它们,作为...
第二十九愿:设我得佛。国中菩萨。若受读经法。讽诵持说。而不得辩才智慧者。不取正觉。《佛说无量寿经》 阿弥陀佛...
贪欲、嗔恚、愚痴是众生之大病。爱身着欲则生嗔恚,颠倒所惑即是愚痴。愚痴所覆故,内身外身爱着浮相,习之来久染心...一般人以为「生」是一件值得欣喜的事,其实「生」是一种苦,从出生第一天开始,就一直受苦到死亡为止。除了生之外,...佛言:天下人作佛形像者,其后世所生处,眼目净洁,面目端政,身体手足常好。生天上亦净洁,与诸天绝异,眼目面貌好...
净秽四句
【三藏法数】
[出华严经疏] 净秽者。谓佛说华严经。或在清净之土。或在秽恶之土也。一唯染染即秽染。谓佛于娑婆世界摩竭提国等处而说是经。隐覆净相。故名唯染。(梵语娑婆。华言能忍。梵语摩竭提。华言善胜。)二唯净净即清净。谓佛于华藏世界而说是经。其地金刚。无有染相。故名唯净。三染净俱谓佛随于一处而说是经。随其机器大小。所见有异。或见是染。或见是净。故名染净俱。四非染净谓佛随于一处而说是经。大乘之机。不见染净之相。同一法界。故名非染净。
上篇:依正四句 | 下篇:海底四宝 |
(术语)年满二十受比丘之具足戒也。二十岁下不许。随机羯磨曰:律本年满二十者,能耐寒热风雨饥渴持戒一念,七十岁...
十苦
威仪圆满
乌波髻使者
妙觉
三解脱门由三自性建立
罗网
圈缋
业簿
初随喜
走作
谛
【大藏经】【注音版】礼佛大忏悔文
【大藏经】饿鬼报应经
【大藏经】【注音版】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
改变你一生的一百句至理明言

心理养生--从精神上保持良好状态

尽责、知足、感恩、惜福
畜生是有灵性的

念佛也是开发智慧的胜妙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