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三藏法数 > 正文
梵语 napujsaka。又作奈本娑迦。意译作阉人、宦官。悉昙家于三声中,即用此语表示非男非女(即中性)之声。 p4276...(人名)比丘名。译曰恶谄,见大威德陀罗尼经十。梵Pāpacāṭa。...(名数)九种之业也。欲界及色界各有作业,无作业,非作非无作业之三种,无色界有无作业,非作非无作业,及无漏之三...(杂名)独房也。头首知事退职居于独房及名德之居于西堂,首座之居于独房者,皆称单寮。单身专寮而无同舍者也。见象...【舍宅】 p0799 杂集论八卷十五页云:何故此灭复名舍宅?无罪喜乐所依事故。解脱喜乐所依止故,名舍宅。...为魔名之一。据奋迅王问经卷上载,过去久远劫光明无垢光王如来出世时,有一魔子名遮,率领八万四千众魔,欲恼乱金刚...(书名)六卷,明释大贤述。其法弟大舣为之序云:此经自秦译以来,始出肇师注。而多引什师之语。其文简。其旨深。(...众学,梵语 ?iksā-karani,巴利语 sikkhā karanīya。意译应当学、应学作。乃戒禁触犯突吉罗罪(梵 duskrta,意译...(人名)长者名。昔有五比丘共入山行道。时相语曰:此中一人行乞食,他四人专行道。一比丘许之,往至世间,劝诸檀越...(神名)与一切人之出生俱生而记人之善恶者。玄奘译之药师本愿经曰:诸有情有俱生神,随其所作,若罪若福,皆具书之...(术语)梵语曰驮怒沙。印度尺度名。大毗婆沙论百三十六,杂阿毗昙心论二,俱舍论十二,谓七 麦,成一指节,二十四...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诃罗译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大菩萨无量百千亿那由他数皆...大佛顶首楞严咒...大宝广博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信入佛教一年多了,到现在不但出家了,连戒也授了,我的信心是怎么建立的呢?我把这段时间的思想震动写出来,供养给...
《论语》是孔子思想的集大成之作,在如今社会,仍具现实意义,值得我们去慢慢感悟,细细品味。 1、人无远虑,必有近...
具足烦惑习染的众生,处斯五浊恶世,大多汩没尘劳,醉生梦死。偶有起发胜心修行者,由心魔与天魔之扰乱故,修行障难...
问: 法师您讲到说十法界形成的原理和念佛的原理是一样的,这句话该怎么理解呢? 宏海法师答: 十法界成形的原理是...
以前我住禅堂的时候,有些老师父,他走一个圈子,你哪个人用功没用功他都知道,为什么?那个样子不一样。这人功夫只...为了只许成功,不许失败,亦为了确保在往生时,不发生障碍,一切志欲生西的人,除了念佛之外,还要多多注意「善根福...
弘一大师从不说别人的是非长短。每当别人做错了事,或有犯戒的行为,他就不吃饭,责备自己的德行不够,不能教育好学...
修行者的发心可谓千差万别,每一个人的学佛目的不同,自然发心也就不同。就希求出离三界,了生脱死,成就佛道而言,...
四种法为善友
【三藏法数】
[出大宝积正法经] 一求菩提者谓诸众生。若有发心。乐求菩提之道者。是为菩萨之善友也。(梵语菩提。华言道。梵语菩萨。华言觉有情。)二作大法师谓人深达妙义。作大法师。为众演说。以其正行。令彼进修。是为菩萨之善友也。三闻思修慧谓人以闻思修之三慧。倍策精进。出生一切善根者。是为菩萨之善友也。四求佛法者谓人修习梵行。志求佛法。则能离诸烦恼。超出世间。是为菩萨之善友也。
上篇:施有四事 | 下篇:四邪命食 |
又作弥陀定印。能使行者消除散乱心而入于三昧之印。结此印时,先舒左手五指,安于脐轮之前,次舒右手五指,安于左掌...
纳逢素迦
波婆遮吒
九业
单寮
舍宅
遮魔
维摩经折衷疏
百众学
檀弥离
俱生神
弓
【大藏经】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藏经】【注音版】大佛顶首楞严咒
【大藏经】【注音版】大宝广博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
明一法师的出家因缘与信心来源

《论语》精华50句

佛号护持行人不遭魔障

你念什么就往那个法界走

为什么你用功没用功,老修行一看就知道
欲往生极乐所应修习的三种福业

【推荐】要像防贼一样护持自己的心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