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三藏法数 > 正文
【空无边处解脱】 p0790 如八解脱中说。 二解 集异门论十八卷九页云:超一切色想,灭有对想,不思惟种种想...(术语)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槃,是大乘之通谈也。然诸教各异其即之义。大集经九十曰:常行生死即涅槃,于诸欲中实...(652~710)梵名 ?iksānanda。又作施乞叉难陀。译作学喜、喜学。为唐代译经三藏。于阗(新疆和阗)人。善大、小二...谓弥陀之圣号犹如利剑,可以斩除众罪。盖因称念圣号,则心清净,不再造业,故有此说。般舟赞(大四七·四四八下):...唐代禅宗尼师。俗姓刘。法名、生卒年、籍贯均不详。以机锋峻峭之故,世称刘铁磨。于距潭州沩山十里处结一小庵,参谒...(术语)怨恨之心,结而不解也。唐华严经六十八曰:于有恩人反加杀害,于无恩处常怀怨结。心地观经六曰:能损自他互...(术语)魔障之乡里。谓娑婆世界也。观经定善义曰:归去来,魔乡不可停。旷劫来流转,六道尽皆经。到处无余乐,唯闻...戒本疏·三十舍堕法:“僧房衣,谓帏帐等。”(戒疏记卷一○·四三·八)...(术语)对所诠而言。诠为诠显经典之文句,以能显义理,谓为能诠。所显之义理,谓为所诠。四教仪一曰:夫教是能诠,...(术语)又曰三斋月。于正五九之三月,自朔至晦持每日不过中食之戒也。长斋云者其月一月之间长续持斋也。梵网经下曰...指藉境系念时,心所缘之境中。初学者为令心住于缘中而无分散,则系心于鼻端,或眉间,或额上。所缘之境虽多,但只缘...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便告比丘:「有九辈九因缘,命未尽便横死。一者为不应饭为饭,二者为不量饭,三者为不习...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入于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一切如来光严住持,是诸众生清净觉地;身心寂灭平等本际,圆满...瑜伽师地论卷第一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 瑜伽师地论卷第四 瑜伽师地论卷第五 瑜伽师地论卷第六 瑜伽师...问: 社会环境意见纷乱,我们常常「心随境转」,局势乱,人心也乱了。如何在乱世里保持清明安稳,做到「境随心转」...
说戒酒不容易,其实是没下决心而已。我可以告诉大家戒酒的亲身经验:以前我爱喝酒,若论酒量不大也不小,一两瓶高梁...问: 俗话说,士可杀不可辱!可佛家却叫人修忍辱,为什么要这样? 法清法师答: 菩萨修行有六个法门,分别是布施、...
对于学佛人来说,这几个重要的概念一定要搞清楚,不能依己意去错解佛意,不然走错了方向还怪罪佛陀 一、关于忏悔 有...
有一根木头上,忽然来了一只小小蛀虫,整日在木头身上爬东爬西。木头不耐烦地对蛀虫要求:蛀虫!不要在这里爬来爬去...
洪州黄檗希运禅师。又云:但无一切心,即名无漏智。汝每日行住坐卧,一切言语,但莫着有为法,出言瞬目,尽同无漏。...
一天,一个小和尚跑过来,请教禅师:师父,我人生最大的价值是什么呢?禅师说:你到后花园搬一块大石头,拿到菜市场...问: 弟子一接触到净土法门,就欢喜信受,并想方设法介绍给不曾接触佛法的家属,但家人对于弟子送的讲经书籍和光碟...
四恩
【三藏法数】
[出本生心地观经] 一父母恩经云。父有慈恩。母有悲恩。盖父母长养之恩。广大无比。若有男女。背恩不顺。死即堕于地狱饿鬼畜生。若有男女。孝养父母。承顺无违。常为诸天护念。福乐无尽。纵能一日三时割自身肉。以养父母。尚未能报一日之恩也。二众生恩经云。即无始来一切众生轮转五道。于多生中互为父母。以互为父母故。一切男子即是慈父。一切女人即是悲母。以是因缘。诸众生类亦有大恩。犹如现在父母。等无差别也。(五道者。天道。人道。鬼道。畜生道。地狱道也。)三国王恩
上篇:四力 | 下篇:四难 |
(一)又作智印。印,有决定不变之义。谓如来之智慧与诸法实相契合而不变,故称慧印。(参阅“智印”5017) (二)(16...
空无边处解脱
生死即涅槃
实叉难陀
弥陀利剑
刘铁磨
怨结
魔乡
僧房衣
能诠
三长斋月
缘中
【大藏经】佛说九横经
【大藏经】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大藏经】瑜伽师地论(100卷)
圣严法师:如何做到「境随心转」

戒酒不难,有没有下决心而已
法清法师:佛教为什么要叫人修忍辱

四点建议避免学佛走偏

木头与蛀虫

不识自心,尽名邪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