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三藏法数 > 正文
(佛名)无量寿佛也,佛是觉王,故称曰王。...(术语)梵语Duḥkha-duḥkhatā之译。三苦之一。苦众生身心之苦,从饥饿疾病风雨寒热鞭打劳役等苦缘而生之苦也。大...(名数)一、觉了法性,菩萨发大愿心,誓欲了解无量无边不可穷尽之一切微妙法门,而不使有遗余,故曰觉了诸法。二、...指僧堂内所设置之炉。用于取暖,依僧堂之大小,而设置一个或数个地炉。镇州临济慧照禅师语录(大四七·五○三中):...(仪式)圆悟天宁录,慈受惠林录,有莲华会之上堂。...(经名)具名地藏菩萨本愿经,二卷,唐实叉难陀译。经中载佛升忉利天,为母说法。复召地藏大士,永为幽明教主。使世...又称咒、神咒、密咒、禁咒。能显神验御龙缚鬼之语,与印度之陀罗尼类似,故可视之为同义语。例如大悲咒又可称为大悲...梵语 avetya-prasāda,巴利语 avecca-parāda。谓以无漏智如实觉知四圣谛之理,而生起对佛、法、僧三宝及戒律清净...(术语)译曰奄人。断男根者。胜鬘经曰:即遣内人名旃提罗。同宝窟上本曰:旃提罗,此云奄人。(中略)又旃提罗者,...凡三卷。又作因明大疏。唐代窥基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四册。唐代疏解因明入正理论者颇多,所知凡十一家:(一)净眼,...一般作经论之解释,先说明题号、大意(称为玄谈、玄义),其次用逐文解释(称为入文解释、随文作释)之方式。以智顗...往生论...凡趣圣道悟解真宗。修心要论若其不护净者。一切行无由取见。愿善知识如有写者。用心无令脱错。恐误后人。 夫修道之本...(可治癌症跟痔疮、青春痘等等) 佛说疗痔病咒: 怛(dan)侄(zhi)他(ta) 頞(e)兰(lan)帝(di) 頞(e)蓝(lan)谜(mi) 室(shi...
定业就是说,这个业的结构非常坚固,它有主动得果报的力量,不必有其他的因缘就会主动跑出来,甚至于在今生就会现出...念佛与持咒,本来源于修定的方法之一,然在净土教法及密宗教法独立成派之后,便与修定的方法分了家。如果站在整体佛...从前有个贫穷困苦之人,在国王那里做苦役,日久天长身体变得羸弱不堪,国王见了心生怜悯,赐一头死骆驼给这贫人。贫...
张三和李四是邻居,他们都养了几只猴子,以耍猴谋生。 张三的生意很火,因为猴子很敬业也很听话,所以帮张三赚了不...
【于阿赖耶识中,若愚第一缘起,或有分别自性为因,或有分别宿作为因,或有分别自在变化为因,或有分别实我为因,或...有一个大富翁,拥有千万的财富,别人和他谈话,他都诉说穷啊!穷啊!有人就质问他:你万贯家财,为什么还要哭穷呢?...
布施是一个好事。在菩萨六度里面,布施摆在第一。 大家体会为什么会摆在第一?我们凡夫众生与生俱来很大的一个毛病...
我是一九五九年出生的,六零年闹饥荒,六零、六一、六二连续三年都闹饥荒,以后也都吃不饱,有得吃但是吃不饱。一直...
赖耶四分
【三藏法数】
[出翻译名义] 梵语阿赖耶。华言藏识。谓第八识能含藏一切善恶种子。而有此四分之义焉。一相分相即形相。有三种。一境相名相。谓此识能与根心而为境界故。二相状名相。谓世间有为之法。皆有相状。惟是此识之所变现故。三义相名相。即能诠教下所诠义理之相。亦是此识之所变现故。此之三相。通名相分。(根心者。谓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也。)二见分见即照了之义。有五种。一证见名见。即根本智见分是也。二照烛名见。此通根心。俱有照烛义故。三能缘名见。即通内三
上篇:四无记 | 下篇:四种意识 |
(人名)Gautama Saṇghadeva,瞿昙姓。僧伽提婆名。译曰众天。罽宾国人,与慧远竺佛念等共译诸论。见历代三宝记七...
无量寿王
苦苦
十金刚心
地炉
莲华会
地藏本愿经
真言密语
证净
旃提罗
因明入正理论疏
佛典释例
【大藏经】【注音版】往生论
【大藏经】最上乘论
【大藏经】佛说疗痔病咒

定不定业对净土宗的往生有什么启示
念佛与持咒有何不同
就石磨刀

欲望就是束缚你的绳子

五种外道的错误邪见
真正的财富

菩萨六度,布施摆第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