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三藏法数 > 正文
【三界皆唯有心】 p0206 无性释四卷七页云:如是三界,皆唯有心。此言显示三界唯识。言三界者,谓与欲等爱结相应,...【大种】 指构成色法的地、水、火、风四大要素。即:地大、水大、火大、风大四种,故称能造之大种、能造四大。分别...有是指三界的果报,流是指四种之惑。三界的果报实有,故云有,四种之惑使人漂流于三界之生死海中,故云流。四流者,...大劫者,合四中劫,一成、一住、一坏、一空,为一大劫。 一、成劫 历第一次中劫,名曰成劫。 二、住劫 历...【五种想分别相】 p0275 瑜伽五十三卷十九页云:略有五种想分别相。一、境界分别。二、领纳分别。三、假设分别。四...由有无明,生五根本烦恼贪、嗔、痴、慢、疑也。此五根本之惑,开之成一百六十心,于其一百六十心中。 最粗者...亦名:临坛师、七证师、尊人、尊师 济缘记释云:“外僧即三师外七证师。尊人、尊师,人师两字,并据善见;上加尊字...佛教诸尊像之形态并非依据制作者之自由意志,而系以一定之规则为基准而造成。此一规则之基本即是经典与仪轨。所谓仪...(术语)大日经所说之五字严身观,即即身成佛之法也。...【烦恼障净智所行真实】 p1196 瑜伽三十六卷九页云:云何烦恼障净智所行真实?谓一切声闻独觉、若无漏智,若能引无...(术语)又作瞿。衢之声含十名。四阿含暮抄下曰:梵言衢十名,羊也、眼也、地也、天也、水也、说也、方也、金刚也、...(印光大师校印本)...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称叹如来胜功德已,告诸菩萨及善财言:善...佛说弥勒下生经...
相信因果,就会有对一种生命的际遇那种逆来顺受。以前不知道有宿世的善恶因导致今生这样的善恶果,所以碰到逆境失意...
智者大师,你看天台宗它念佛法门多障众生念佛观,念佛它不一定用于往生,你看很多经典也讲到念佛,它是当消灾、破障...佛经里说:罪苦众生,往往生在边地下贱之所,不得见佛闻法。 在深夜中做课诵时,常常看到一些壁虎们,在泥塑金身的...
现在大家进入这个禅堂,什么叫做禅? 禅就是寂,寂也就是静的意思,进了禅堂,一切动作都没有了,禅堂外的、禅堂里...不肖愚下凡夫僧实贤,泣血稽颡①,哀告现前大众,及当世净信男女等,惟愿慈悲,少加听察。 尝闻入道要门,发心为首...问: 请问法师,孔子晚年尚学《易》以免大过,作为一名佛弟子也想学《易》以免过,有必要吗?另外,请教《周易》与...
过去咱们说,定业不可转。说你那个人命已经定了,你转不动了。这句话不对。为什么不对呢?那若是真正定了、不可转,...
修行之人,要息心静养。汝名静庵,何不顾名思义,一味无事找事,弄得一切人讨厌。自己胸膈膨胀,头晕神疲。再不自重...
二恶
【三藏法数】
[出大智度论] 一巳生恶谓贪嗔痴及杀盗淫等诸恶之法。巳起于心。已见于事者。是名巳生恶。恶若已生。速令除灭也。二未生恶谓贪嗔痴及杀盗淫等诸恶之法。于心未起。于事未见。是名未生恶。恶若未起。防令不生也。
上篇:二吉罗 | 下篇:二种恶事 |
唐代禅僧。生卒年不详。幼年出家,参南泉普愿,嗣其法。初住长沙鹿苑寺,其后居无定所,但随缘接物,随宜说法。复住...
三界皆唯有心
大种
有流
大劫
五种想分别相
三妄执
尊证师
佛教图像学
率都婆观
烦恼障净智所行真实
衢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大藏经】普贤行愿品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弥勒下生经

有了这个观念,就能消解愤怒的情绪

【推荐】今生没有往生,下辈子就更难往生了
业障可畏,地狱非虚

祖师禅与如来禅
省庵大师《劝发菩提心文》
佛弟子需要学《周易》来免过吗

定业能不能转?有这样一个比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