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三藏法数 > 正文
宾度罗跋罗惰阇尊者(旧称宾头卢颇罗堕誓)、迦诺迦伐蹉尊者、迦诺迦跋厘惰阇尊者、苏频陀尊者、诺距罗尊者、跋陀罗...梵语 a-lābha。又作非获。非得之一。即未得法上之非得,又称初念之非得。顺正理论卷十二谓非得有先未曾得、曾得已...五时教之一,即佛成道之后十二年间,在鹿野苑宣讲阿含经的时期。...(术语)观真如无相之理,而除妄惑之禅定也。起信论曰:真如三昧者,不住见相不住得相,乃至出定亦无懈慢,所有烦恼...唐代石霜庆诸禅师(807~888)之法嗣九峰道虔,以石霜生前开示学人时所常说之七语句来勘验首座,并认为此七句乃学人...(术语)三界分九地,境界之劣者为下地,优者为上地。又菩萨有十地之位,指其高下谓之上地下地。...(术语)谓爱亲憎怨也。八十华严经二十八曰:愿一切众生,舍爱憎心,断贪恚结。法华经药草喻品曰:我观一切,普皆平...【无畏】 p1043 瑜伽十五卷十六页云:无畏者:谓如有一,处在多众、杂众、大众、执众、谛众、善众等中,其心无有下...贬斥唯知诵唱经文,而不了解经文意义之僧。摩诃止观卷五上(大四六·五二中):“非闇证禅师、诵文法师所能知也!”...【三界四生初受生位得几异熟根】 p0226 俱舍论三卷十三页云:何界初得几异熟根?颂曰:欲胎卵湿生,初得二异熟。化...【预流向】 p1232 显扬三卷十页云:一、预流向。谓如有一、纯熟相续,超过一切外异生地,入正性离生。若未证得初预...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时佛伤哀诸所有生死之类故,结出谶微,分别善恶,都有五道人作善恶有多少,瞋恚有薄厚...(弘化社32分本)...
【经文】 上品中生者,不必受持读诵方等经典。善解义趣①,于第一义②,心不惊动,深信因果,不谤大乘。以此功德,...
修行就是要离开尘欲,要发菩提心。觉明妙行菩萨进一步开示说:汝等虑身缠世网,念头不得清净。就好象我们现在还有很...
做人要厚道!厚德才能载物,而且,看到厚我们就想到大地之德,传统文化效法天地之德,厚德载物就表示大地的浑厚。 ...很多人都认为自己信仰佛教,是佛教徒。但是自己想过没有,学佛的目的是什么? 对这个问题可以说每个人的答案都不一...
在《地藏经》中,世尊对普广曾说,若未来世有诸下贱等人,或奴或婢,乃至诸不自由之人,觉知宿业,要忏悔者,志心瞻...出家是一件神圣庄严的伟业,是超凡入圣的转捩点,是世间而出世间的关键,是小我而大我的人生观,是由迷妄而觉悟的分...
我们把前面的念佛的止跟观作一个总结。偈颂一是偏重在观照力,偈颂二是偏重在善业力。 颂一: 委骸回视积如山,别泪...
大家平时都知道如来佛祖这个称呼,佛祖就是如来。那么如来是什么意思?《金刚经》上面说: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
二种忏悔
【三藏法数】
[出补助仪并天台四教仪] 梵语忏摩。华言悔过。华梵兼举。故名忏悔。又忏名修来。悔名改往。谓修未来之善果。改已往之恶因也。一事忏悔事即事仪。谓身则礼拜瞻敬。口则称唱赞诵。意则存想圣容。三业殷勤。求哀忏悔过去见在所作罪业。一依事仪。是名事忏悔。二理忏悔理即理性。谓过现所作一切罪业。皆从心起。若了自心本性空寂。则一切罪相。亦皆空寂。是名理忏悔。
上篇:意业有二种心 | 下篇:二种白法 |
(术语)习者习气,谓烦恼之气分。对于无明之语而云有习。...
十六罗汉
不获
阿含时
真如三昧
石霜七去
下地
爱憎
无畏
诵文法师
三界四生初受生位得几异熟根
预流向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
【大藏经】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
【大藏经】【注音版】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上品中生

离开尘欲,求生极乐

厚道之人,必有厚福
我们学佛的目的是什么

想消除业障,最好拜佛菩萨
如本法师:出家修行的十点要求

【推荐】不向此身生净土,投胎一错悔时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