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三藏法数 > 正文
梵语 sajgīti,巴利语同。又作集法、集法藏、结经、经典结集。乃合诵之意。即诸比丘聚集诵出佛陀之遗法。佛陀在世...涅槃之异名。涅槃为空寂之极处,故称空际。又作实际。所谓空寂,乃远离诸法相不生不灭之寂静状态。楞伽经卷三(大一...(人名)姓傅,名翕,字玄风。南齐建武四年生,陈宣帝大建元年卒。为有发之道士。取于姓曰傅大士,又取于地曰东阳大...六观音之一。全称千手千眼观自在(梵 Avalokite?vara-sahasrabhuja-locana)。又作千手千眼观音、千眼千臂观音、千...指龙树之中论四卷、十二门论一卷,及提婆之百论二卷。此三部论书为三论宗所依用之要典,皆为鸠摩罗什所译。(一)中论...(术语)五见之一。或断见或常见偏于一边之恶见,谓之边见。又起身见,其后边所起断常之恶,名为边见。...(术语)由声明法,而附节引声也。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六曰:苾刍不应歌咏引声。...(物名)凡殿堂正面左右之二露柱也。见象器笺一。...(一)内色与外色。据宗镜录卷五十八载:(一)内色,即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等六识;又眼、耳、鼻、舌、...(一)菩萨五十二位中,指第二十一位至第三十位之十行。于此位中,暂先长养圣胎,后入十圣位。 (二)指菩萨为增长善根...禅林用语。鹞,为鹰之一种,指隼鹰,飞行速度极快。快鹞赶不及,意谓快速之隼鹰虽拼命追赶也赶不着;在禅林中,转指...夫满教难思,窥一尘而顿现;圆宗叵测,覩纤毫以齐彰。然用就体分,非无差别之势;事依理显,自有一际之形。其犹病起...楞严经五十阴魔章...妙法莲华经弘传序(唐终南山释道宣述) 妙法莲华经者,统诸佛降灵之本致也。蕴结大夏,出彼千龄。东传震旦,三百余载...
到现在我还清楚地记得第一次见师父(净慧老和尚)的情景:一位老和尚从书桌上抬起头,从容地转过身,慈悲安详,和蔼...
美国有一个医生一个心理医生,他写一个报告叫作《前世今生》很多人看过。 他其中讲出一个个案,他的一个病患叫凯瑟...按照我国的传统习俗,每年春节及农历初一、十五等日期,广大群众有到寺院烧香礼佛、祈福求安的习惯。为使十方善信种...居士意为家长、家主、长者、或有财产、或居家之士。原指印度第三商工阶级毗舍族的富翁或德高望重的有道之士而言。但...
我们要想出苦,不是空间处所的改变,苦在心上,得在心上出离。心上迷惑了,贪著、攀缘、妄想执著这一切事物,在这一...俗话说: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简单的一句话,包含了人生中的处世智慧与道理。因为,真正豁达的人,是懂得超脱;...
这一节是谈浊世津梁,预垂济度。 我们先要了解这个时代是五浊恶世,在这个恶世,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作恶多端且杀生无数的鸯掘摩,在皈依佛门、加入比丘群后,知道过去所做的恶业必定要接受上天的磨难,于是请求佛陀给...
二种退
【三藏法数】
[出地持经] 一究竟退究竟犹决定也。谓修行之人。信根浅薄。始则勤修。后因他缘障碍。道心即退。终不起菩提之愿。是名究竟退。二不究竟退谓修行之人。始则精进。中复懈惰。道心即退。心既退已。或遇善知识。提奖劝诱。复能发起菩提之愿。是名不究竟退。
上篇:二人出佛身血 | 下篇:二亲 |
指凡夫妄心(烦恼染污心)之六十种差别相。大日经疏卷二记载,大日如来将瑜伽行者之心相分为六十种,并详释其一一心...
结集
空际
傅大士
千手观音
三论
边见
引声
撑天柱
二种色
十长养
快鹞赶不及
【大藏经】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大藏经】【注音版】大佛顶首楞严经五十阴魔章
【大藏经】妙法莲华经

明海法师忆净慧长老:活在当下

对过去认命,对未来积极
烧香祈福的正确方法
什么是居士

苦在心上,得在心上出离
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