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三藏法数 > 正文
亦名:施主 子题:衣药钵净施主、真实净主、展转净主、钱宝谷米净施主、得戒沙弥、学悔、钱宝等主必施俗人复是真实...(杂名)中阿含经三十三曰:池水清且凉,底有金粟沙。...由前世多瞋,所得今生之二种报。据法苑珠林卷七十载,二种瞋报即:(一)常为他人求其长短,指因前世不能容物,稍不如...(杂语)暂时请暇出寺者十五日以内再还来,谓之参暇。后世新依住某寺而云参暇者失本义矣。...梵语 antara-kalpa。指提婆达多受地狱苦报之期间,或指释尊一劫之寿限。一小劫之长短,诸经所说不一,依俱舍论卷十...三种结界之一。特为烹煮或贮藏食物所划定之界区。此界区须与比丘住处隔离,以避免比丘违犯“宿煮”之罪。宿煮,谓比...为“违世八心”之对称。密宗将声闻见道之前,世间凡夫之善心,依其渐次生起之次第,以植物成长之阶段为譬喻而分为八...(流派)慈恩大师于佛教判别八宗。我法空有宗,指犊子部等。有法无我宗,指有部宗等。法无去来宗,指大众部等。现通...谓应受人、天供养之人,即阿罗汉。亦称应供、应真。南海寄归内法传卷一(大五四·二○五上):“次有弘法,应人结集...八万四千尘劳者,八万四千之烦恼也。尘劳为烦恼之异名,以烦恼污人之真性,使人烦劳也。以烦恼譬众生之病,则亦曰八...子题:和尚看弟子当如儿想、弟子、束修 随机羯磨·诸戒受法篇:“又病比丘无人看故,便致命终。佛言,当立弟子。应...八十八佛大忏悔文: 大慈大悲悯(mǐn)众生,大喜大舍济含识,相好光明以自严,众等至心皈命礼。 南无皈依十方尽虚空...1、如意宝轮王陀罗尼 南(nan)无(mo)佛(fo)驮(tuo)耶(ye) 南(nan)无(mo)达(da)摩(mo)耶(ye) 南(nan)无(mo)僧(seng)伽...阿难说:「闻如是。」 阿难白佛言:「有人事佛得富贵谐偶者,有衰耗不得谐偶者,云何不等耶?愿佛天中天,普为说之。...
佛陀对待弟子的态度,就如老师对待学生一般,但是佛陀教导弟子的东西,不是数学或历史等这些课程,而是做人处世的方...
到东林寺坐诊近半年,见了许多因念佛而身心受益的同修。东林寺的经历于我而言,既是治病亦是学习,一方面是医学上的...
有世智辩聪,心意识很发达,逻辑思维是很发达,包括通宗通教的,对儒家学说很懂的,他用他的逻辑思维去思量这桩净土...莲池大师,净土宗的第八代祖师。他早年是读书人,有深厚的善根,十几岁在读儒家典籍时,桌案上常常写着生死事大四个...我曾遇到一位一贯道的道友,他问说:师父啊,你们寺庙有没有打佛七?我说:有啊,你想参加吗?他说:对啊,我想参加...
我是二零零四年开始信佛的。在这之前的我是一个脾气不好,总与父母顶撞,且非常顽固的无神论者。由于我总在外面吃饭...佛陀的苦行因缘 每个人与生具来皆有那分能分辨是非的智慧:但是,若不用心,便会分辨不清、错失良机,因而招来很多...
佛经上告诉我们,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意思就是说,修行的人、学佛的人、修善法的人,不要放弃任何细小...
四无所畏
【三藏法数】
[出大智度论] 此四。通言无畏者。由佛十力之智。内充明了决定故。于大众中。凡有所说。则无恐惧之相。故名无所畏。(十力者。知是处非处智力。知过去现在未来业报智力。知诸禅解脱三昧智力。知诸根胜劣智力。知种种解智力。知种种界智力。知一切至处道智力。知天眼无碍智力。知宿命无漏智力。知永断习气智力也。)二切智无所畏一切智者。于世间出世间一切诸法尽知尽见也。无所畏者。如佛言。我是一切正智人。故得安隐。得无所畏。在大众中。作师子吼。能转法轮。诸沙门婆罗门。
上篇:佛四种希有 | 下篇:四等 |
佛的应身度生机缘尽了,便示现灭度,叫做涅槃佛,为华严经所说十佛之一。...
净主
金粟沙
二种瞋报
参暇
小劫
摄食界
世间八心
慈恩八宗
应人
八万四千尘劳
受具戒请师法立弟子缘
【大藏经】八十八佛大忏悔文
【大藏经】十小咒注音版
【大藏经】佛说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不受第二支箭的痛苦

东林佛号与中医医理

净土法门唯上智与下愚不疑
死心念佛,莫换题目
净界法师:牺牲今生安乐,保护临终正念

放生念佛,病愈福至
证严法师说故事《五浊恶世度有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