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三藏法数 > 正文
中印度摩竭陀国那烂陀寺僧。约于宋仁宗皇祐三年(1051)至太平兴国寺,参与日称三藏之译场。四年于苏州补苗振之楞严...阇烂达罗,梵名 Jālandhara。又作左阑陀罗国、惹烂驮啰国、阇兰陀国。为北印度之古王国。位于至那仆底国(梵 Cīn...即后分华严之意。相对于“前分华严”,乃天台宗所言。即佛陀于成道三七日后,对智慧利根者所说之华严法门。于华严经...【非所断业】 p0714 品类足论七卷一页云:非所断业云何?谓无漏身语业,及无漏思。...(书名)一卷,龙树菩萨造,赵宋施护译。达蕴处界等之诸相唯心所说,成就第一义空,是菩提心之离相也。...禅宗公案名。乃明示学人当下直取佛心之公案。出于唐代僧马祖道一(709~788)之语。五灯会元卷三马祖道一章(卍续一...(名数)是成实论之所明。一、现般,是俱舍七种不还中之现般也。二、转世,谓既得预流果,经多生欲界之生,得那含,...【有边无边论】 又作边无边等宗。为外道十六宗之一。即依止世间之诸种静虑,而计执世间有边、世间无边、世间亦有边...鸟名,华译好声,或和雅。...(术语)对于法应而言。法身之感应,谓之法应,应身之感应,谓之应应。妙玄六上曰:法应则冥益,应应则显益。...(术语)期日而行法事,法事终了,谓之满散。事满众散之义也。又其临散场而讽诵,谓之满散,亦曰散经。见象器笺十三...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肇论序 小招提寺沙门 慧达 作 慧达率愚,通序长安释僧肇法师所作《宗本》《物不迁》等四论。但末代弘经,允属四依...唯识二十论一卷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安立大乘三界唯识。以契经说三界唯心。心意识了名之差别。此中...
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在一家国营企业上班,主要业务是对外贸易。吃亏是福是我的座右铭,不该拿的我不要,收到客户给的...问: 顶礼大安恩师,弟子依止您修学净土己七八年了。弟子生在一个彼此夺命的恶缘之家,母亲己被家人气死十余年。近...读诵须知: 1、经典乃三世诸佛之师,如来法身舍利,亦当作真佛看,不可作纸墨等看。礼诵持念,种种修持,皆当以诚敬...
参禅人,身心万不可浮华,不可骄泰,不可我慢。类如食则二粥一饭,衣则任冷任寒。儒教,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
佛慧明净日,除世痴暗冥。此二句,名庄严光明功德成就。佛本何故兴此庄严。见有国土,虽复顶背日光,而为愚痴所暗。...
现下总在分类什么富二代,穷二代,吊丝,高富帅之间的不公平,实际上命运并没有不公平,只是很多人习惯性的认为,别...凡人很容易生气,佛陀是不是也会生气呢?佛陀当然会生气,只是佛陀的生气,跟一般人的生气不一样。我们生气,是因为...
心光明,照己之过 曾国藩说:人之所以欺人者,必心中别著一物,心中别有私见,不敢告人,而后造伪言以欺人,若心中...
三惑
【三藏法数】
[出天台四教仪集注] 惑者昏迷不了之义也。一见思惑见即分别也。谓意根对法尘起诸邪见。故名见惑。思即思惟。又贪染也。谓眼耳鼻舌身五根。贪爱色声香味触五尘而起想着。故名思惑。此见思惑。亦名通惑者。通声闻缘觉菩蒴三乘共断故也。二尘沙惑尘沙惑者。谓众生见思数多。如尘若沙。乃他人分上之惑。菩萨之行专为化他。若令众生能断见思之惑。于菩萨即是断尘沙惑。而亦名别惑者。别在菩萨所断故也。三无明惑无明惑者。谓于一切法无所明了。故曰无明。此惑乃业识之种子。烦恼之
上篇:三病难治 | 下篇:三境 |
(术语)执着种种我见之言语,谓之我语取。取者执着之义,四取之一。...
天吉祥
阇烂达罗国
时长华严
非所断业
菩提心离相论
非心非佛
十一种不还
有边无边论
迦陵频迦
应应
满散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
【大藏经】肇论
【大藏经】唯识二十论

简单生活,安心净土
恶缘太多,发愿舍寿求往生行吗
佛经读诵安置须知

任是美满一生,莫如淡薄一世

佛慧明净日,除世痴暗冥

【推荐】为什么富贵不能持久呢
【推荐】佛陀生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