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三藏法数 > 正文
指主张鸠摩罗什所译之成实论为大乘论书之学者,特指南朝梁代成实学派之学者。因三论宗嘉祥大师吉藏、天台智顗等师以...即十方诸佛之净土。又称十方佛刹、十方佛土、十方佛国、十方妙土。据十住毗婆沙论卷五易行品所引宝月童子所问经载,...指普通世俗之智慧。为三智之一。乃通于世谛之事相者;系相对于“出世间智”而言。又称世俗智、世间智。如一切凡夫或...(人名)王名。译曰庄严。见华严疏钞六十三。梵Mālikāra。...梵名 Mahākārunikacitta-dhāranī。又称千手千眼观世音大悲心陀罗尼、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大身咒、广大圆满无碍大...(术语)修行与证悟。依于行道而证理也。行者因,证者果。三藏法数十三曰:如来灭后,教法垂世,人虽有禀教,而不能...凡五卷或十卷。梁代僧祐撰。收于大正藏第五十册。内容广引大小乘经律,记述释迦族世系之传说、释迦牟尼佛一代之事迹...永远真实和不变的道理。...内六根界 一眼界 二耳界 三鼻界 四舌界 五身界 六意界 外六尘界 一色界 二声界 三香界 四味界 五触界 ...【业颠倒】 p1218 瑜伽九卷五页云:业颠倒云何?此有三种,应知。一、作用颠倒,二、执受颠倒,三、喜乐颠倒。作用...(名数)提婆达多妄说五法,破释迦之和合僧。正理论四十三曰:言邪道者,提婆达多妄说五事为出离道:一者不应受用乳...天台止观有四本:一曰《圆顿止观》,大师于荆州玉泉寺说,章安记为十卷;二曰渐次止观,在瓦官寺说,弟子法慎记,本...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佛告忉提耶子首迦长者言:「首迦长者!我当为...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诃罗译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大菩萨无量百千亿那由他数皆...有位居士不服气地说,邻居家家庭条件不好,夫妻两也没什么文化,为什么他家考试考了第一名呢?我在家孩子身上也没少...
问: 念从心起,声从口出,音从耳入的本身是否就有观想的成分,其发起既然有次第顺序,是否就是观想。这个循环顺序...
检讨自己的习惯和愿是否相应 我们平常不知不觉中,都在培养一些习惯,没注意到它与我们往生的愿相应不相应,若不相...以宽容与忍让接纳对方的攻击,以微笑回应俗人们的讽刺与挖苦,以包容对待他人的误解与过失。 以前曾听一些出家人说...
无为法,为是造作的意思,一切有生灭的法,均由众缘造作而有生、有灭,故名有为。真如等六种,寂寞冲虚,湛然常住,...将我们的舌头视为仆人是非常重要的,而我们是主宰舌头的主人。舌头照命令行事,说些我们想要说的话,而不是它要我们...
爱自即成众苦因,爱他则是万善根。 我们现在修习一个善法,有一种安乐的境界,我有两个选择:第一个,我把所有的快...每天急匆匆地行走在来来往往地人群中,为了生计、为了永不满足的愿望去不停地追求,有时却忽视了身边最爱你的人、最...
三种清净
【三藏法数】
[出大智度论] 一心清净谓修学般若菩萨。不生染心。不生嗔心。不生桥慢心。不生悭贪心。不生邪见心。是名心清净。(梵语般若。华言智慧。)二身清净谓修学般若菩萨。心既清净。再后受身。常得化生。是名身清净。三相清净谓修学般若菩萨。身心既皆清净。则能具足相好。庄严其身。故名相清净。
上篇:三行 | 下篇:三业供养 |
(杂名)Śrāvaṇa,又作室罗缚拏,室啰嚩那。五月之名。从唐历五月十六日至六月十五日也。俱舍光记十一曰:室罗筏...
成论大乘师
十方净土
世智
摩利伽罗
大悲咒
行证
释迦谱
真理
十八界
业颠倒
提婆五法
【大藏经】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大藏经】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大藏经】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与人攀比是痛苦之源

这句佛号念得孤明历历,这里面就有观
检讨「习惯」和「愿」是否相应
慈悲是一种真实的能量

何谓「无为法」
培养说话的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