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三藏法数 > 正文
(名数)一财舍,以财物舍与人也。二法舍,以法舍与人也。三无畏舍,以无畏舍与人也。四烦恼舍,自己舍弃烦恼也。此...指生死之道途。释门归敬仪卷上(大四五·八五九中):“迷想见则生途日增,悟形心则高轨潜起。” p2068...(人名)又作舍那婆私。比丘名。...(一)原谓弯曲之蛇进入竹筒自然变直。比喻进入禅定之境,其心自然端直。与楞伽师资记之“蛇入筒改曲”一语同义。大智...(名数)憍,憍慢也。诸人恃自己胜于他人遂生慢心,如鸟有凌高视下之概,故法华文句六引文殊问经配八憍于八种之鸟:...【外谷麦等非实种子】 p0493 成唯识论二卷十四页云:外谷麦等、识所变故;假立种名。非实种子。...子题:智人由来不嗅误饮酒不结提 行事钞·随戒释相篇:“四分,若酒,作酒想若疑,若无酒想,皆堕。莫非取境犯;谓...【八中洲】 p0070 俱舍论十一卷四页云:复有八中洲。是大洲眷属。谓四大洲侧,各有二中洲。赡部洲边二中洲者,一、...亦名:与欲应和、说欲清净 子题:与欲法、与欲唯除结界一法、五种与欲、与欲五种、受欲法、转欲、说欲法 行事钞·通...全一卷。又作大孔雀王神咒经、大金色孔雀咒经、孔雀王咒经。东晋帛尸黎蜜多罗译。收于大正藏第十九册。为原始密教经...(术语)与开迹显本同。明八相成道之近事为方便,以显久远之本体者。玄义十下曰:如法华三周说法,断奠声闻,咸归一...《瑜伽菩萨戒本》 弥勒菩萨说 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若诸菩萨,已受菩萨所受净戒,应自数数专谛思惟:此是菩萨正所应...禅秘要法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复有五百大德声闻:舍利弗、大目揵...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我的外祖母活到八十岁,她过世的时候我还年幼,有许多事已经淡忘了,但我清楚地记得她的两件事:一是她过世时十分安...寺院里接纳了一个年方16岁的流浪儿。这个流浪儿头脑非常灵活,给人一种脚勤嘴快的感觉。灰头土脸的流浪儿在寺院里剃...
马祖建丛林,百丈立清规开启中国禅宗僧团制度的恢弘气象,使禅宗法脉传承至今仍历久弥新而不衰,能顺应时代及地方的...
四大皆空,这是佛教的基本思想。四大,是梵文(aturman_abnuta)的意译,也叫四界,具体指的是地、水、火、风。印度古...
1997年,我和一诚老和尚等八个师父到台湾去传戒,妙莲老和尚请我们到日月潭去看看。 妙莲老和尚就住在日月潭边上,...
一、持咒不需知道咒语的意思,只需至诚恳切 持咒以不知义理,但只至诚恳切持去。竭诚之极,自能业消智朗,障尽福崇...娑婆苦,娑婆苦,娑婆之苦谁能数? 众生反以苦为乐,甘住其中多失所。 臭皮袋里出头来,长养无明病成蛊。 蓦然三寸...
修行要靠见闻觉知,你要靠见去缘佛像,要靠闻的功能去听音声,听梵呗,听佛说法,乃至于第六意识的了知,我们依止见...
三善道
【三藏法数】
[出四教仪集注] 三善道者。谓天人阿修罗同修十善。虽有上中下品不同。皆名善道。(十善者。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欲。不嗔恚。不邪见也。)一天道天即欲界色界无色界诸天也。谓因修上品十善。复修世间禅定。得生其中。是名天道。二人道人即四天下之人也。谓因行五常五戒。复行中品十善。得生其中。是名人道。(四天下即四洲。东弗于逮。西瞿耶尼。南阎浮提。北郁单越也。五常者。仁义礼智信也。五戒者。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
上篇:三毒 | 下篇:三种礼佛 |
【说法师众相圆满十相】 p1285 瑜伽八十一卷十六页云:师者:谓成就十法,名说法师、众相圆满。一者、善于法义。谓...
四舍
生途
舍那婆修
蛇入竹筒
八憍
外谷麦等非实种子
饮酒戒疑想
八中洲
羯磨十缘第七说欲清净
大金色孔雀王咒经
开近显远
【大藏经】瑜伽菩萨戒本
【大藏经】禅秘要法经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
惜福
吵闹着炫耀一番

丛林中出坡的意义

何为四大皆空

妙莲老和尚念佛亲见的不思议境界

【推荐】印光大师对持咒的六点开示
中峰和尚劝念佛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