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三藏法数 > 正文
(术语)疑惑之执念。断于见道者。唯识枢要上本曰:远离疑执,起处中行。...即参禅问答之意。又作问话。宋代以后之禅院,逢檀越及官人来向住持求升座说法时,有选派一特定僧人向住持质问之惯例...【断烦恼甚深】 p1416 世亲释十卷七页云:颂曰:烦恼伏不灭,如毒咒所害。留惑至惑尽,证佛一切智。此颂显示断烦恼...真实语之义。与“真言”同。又如来随自意说,毫不妄曲,真如一实,故称真语。[大集经卷十、大日经疏卷一] p4226...(饮食)又曰毗笈摩。药名。探玄记二十曰:频伽陀药者,具云毗笈摩,此云除去,谓能除去毒恶故。慧苑音义下曰:毗笈...(杂语)冬至之朝也。禅林有贺仪。...(术语)法华三陀罗尼之一。谓于法门得旋转自在之力也。嘉祥法华义疏十曰:旋陀罗尼,于法门中圆满具足,出没无碍。...菩萨有未断惑者为凡夫菩萨,“初地”以上断几分惑者是菩萨圣众,又称圣众菩萨。 p5225...善不善业,于善趣恶趣中感生异熟时,有招引业圆满业。招引业者,谓由此业能感异熟果。圆满业者,谓由此业生已领受爱...【应奉事火】 p1399 集异门论五卷四页云:应奉事火云何?答:父母是子所应奉事。如世尊为高直身形婆罗门说:云何名...【无执受大种】 p1071 大毗婆沙论一百三十七卷十三页云:无执受大种者:谓过去未来及现在一分有情数摄,并三世一切...礼佛大忏悔文...尊者大目揵连,从佛在耆闍崛山中,游行恒水边,见诸饿鬼甚多,受罪不同。见尊者目连,皆起敬心,来问因缘。 一鬼问言...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
你知道这个菩萨犯了重罪,你跟他交情不错,就私下去找他,跟他劝谏说:某某人啊,我是为你好,你最好这件事不要做了...问: 我在龙舒增广净土文看到可以这样念佛功德大:南无西方极乐世界三十六万亿一十一万九千五百同名同号阿弥陀佛,...
人在一生中往往有各种不同的遭遇,是祸是福、是苦或是乐;表面上看是命中注定,命运所使,不能改变,是好是坏皆父母...
人处在这个世间,你是不是非得要追求那么顺利?遭受一点苦难,做事困难重重,不要去拒绝。这就是处世不求无难。你干...
过去我小的时候,我奶奶给我讲一个故事。讲什么故事呢?这个故事讲起来很有意义。因为奶奶没有文化,也是这样教育啊...
一个念佛人必须要以此缘生无性之一念,念彼无性缘生之佛名耳。这个很关键,就是念佛的启动点这一念是怎么样呢?必须...
舍利佛,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佛说阿弥陀经》 发愿,在我们的生命当中是非常重要的。为什么要劝勉发愿...
我们要想出离六道生死,得成佛道,首先要把三皈法、五戒法、十善法修好,不能好高骛远。三皈、五戒、十善多有毁犯,...
三细相
【三藏法数】
[出起信论] 三细者。即根本无明之惑也。因对六粗。故名三细。(六粗者。智相。相续相。执取相。计名字相。起业相。业系苦相也。)一业相业相者。即从真起妄。初动之相也。然本觉心源。离念寂静。因无明故。觉成不觉。遂成业相。故起信论云。以依不觉故心动。说名为业。是也。二见相见相者。见初动之相也。亦名转相。谓依初动业识。转成能见之相也。三境界相境界相者。即转相分别初动之境界也。亦名现相。由前转相。则境界妄现也。
上篇:三种熏习 | 下篇:三大 |
指无漏业。四业之一。无漏业之性不染污,故称非黑;亦不招致有漏之善果,故称非白。(参阅“四业”1782) p3712...
疑执
问禅
断烦恼甚深
真语
频伽陀
冬朝
旋陀罗尼
菩萨圣众
善不善业
应奉事火
无执受大种
【大藏经】【注音版】礼佛大忏悔文
【大藏经】饿鬼报应经
【大藏经】【注音版】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

破了戒的僧宝你没有资格去说,除非破见
三十六万亿同号阿弥陀佛,这样念佛是否功德大

人生的祸福来自于因果

【推荐】佛法告诉我们,要这样去对待逆境与业力

不能得不义之财

【推荐】从空性的真如中启动佛号

净土法门修行关键--发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