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毗婆沙论一百三十七卷十三页云:无执受大种者:谓过去未来及现在一分有情数摄,并三世一切非情数摄,所有大种。
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坐禅之相状,即正威仪而坐。系坐禅之正确坐相,不得前后左右倾侧,以耳对肩,鼻对脐,然后调息,一心专注不乱。宗镜...即在律院、禅堂众僧齐集时用来令大众静肃之敲击器具。又作槌静、椎砧、槌墩。槌,指敲击之工具;砧,指承受槌击之小...(譬喻)长者置穷子于家为奴,付价使除粪尿,喻佛置小乘教,使小机除三界之见思。出于法华经信解品。三十七尊出生义...(异类)又作阿防。狱卒名。译曰不群。五苦章句经曰:狱卒名阿傍,牛头人手,两脚牛蹄,力壮排山,持刚铁钗。五分律...真实、常在的境界,即涅槃。...【厌坏对治】 p1276 杂集论九卷十三页云:厌坏对治者:于有漏诸行,见多过患。谓以如病如痈等行、厌坏五取蕴故。...(名数)分别等流果为三种:一、真等流果,如上所言以善性恶性无记性为因而引善恶无记同类之果者。二、假等流果,如...【赖耶缘境】 第八阿赖耶识所缘之境,为根身、器界、种子。即《唯识三十颂》颂文:‘不可知执受,处了常与触’中的...梵名Vikīranosnīsa。又作除业、摧碎、舍烦恼。此尊能断除一切业障烦恼,能灭尽众生之一切恶业。为五佛顶之一,八...(术语)修行满足证得境界之十佛。对于解境十佛而言。旧华严经三十七所列愿佛,业报佛,住持佛(新华严经作正觉佛)...(譬喻)麟喻独觉也,独觉有麟喻部行之二种。...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大菩萨众,及大诸天、帝释天王、大梵...(一) 昔有比丘聪明智慧,时病危顿,弟子问曰:成应真未?答曰:未得;不还未也。问曰:和上道高名远,何以不至乎?...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时佛伤哀诸所有生死之类故,结出谶微,分别善恶,都有五道人作善恶有多少,瞋恚有薄厚...
《经》: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 《疏》:乘弥陀愿力摄持,不为平昔妄想攀缘,倾动其心,...人在年轻时所设定的目标可以称为五子登科银子、车子、房子、妻子、儿子。 只要社会稍微开放,经济自由发展,上述目...
【原文】 至于保病荐亡,今人率以诵经拜忏做水陆为事。光与知友言,皆令念佛。以念佛利益,多于诵经拜忏做水陆多多...我到永春的因缘,最初发起,在三年之前。性愿老法师常常劝我到此地来,又常提起普济寺是如何如何的好。 两年以前的...
年关已过,启程出门工作的人多了起来,与此同时,有一种说法也多起来了。 有人认为,老话说:七不出,八不归。因此...
佛陀之所以制定每月的六斋日受八关斋戒,我们在前面已经说过了,但是受八关斋戒,为什么要定在六斋日这个时间呢?关...
故无论粗细妄念,均须起灭随无而善护修。 妄念有粗有细,粗妄和细妄有什么不同呢?粗妄,就是对境生心。于顺境而喜...古德有一句话说:【福德是安乐之本,智慧是解脱之门】。 在我们这一生当中,我们整个修学的重点,事实上就是包括了...
无执受大种
【法相辞典】
【无执受大种】 p1071
上篇:无寻唯伺地 | 下篇:无动安住心 |
(譬喻)四魔之一。旧译曰五众魔,五阴魔。有情各有色受想行识之五蕴,而受种种之障害者。...
端坐
槌砧
粪除
阿傍
真常
厌坏对治
三种等流果
赖耶缘境
除障佛顶
行境十佛
麟喻
【大藏经】佛说百佛名经
【大藏经】杂譬喻经
【大藏经】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

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极乐国土
人生的目标

念佛的利益超过拜忏水陆太多了
弘一大师《佛教之简易修持法》

七不出八不归,你误解了多少年

六斋日的渊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