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三藏法数 > 正文
(术语)阿弥陀佛国土之边地有一宫殿,以七宝庄严,若于疑心中念阿弥陀佛者,胎生于此宫殿中,五百岁间,不得闻三宝...即授菩萨戒时,戒师问受戒者,过去是否曾犯七重罪。七重罪即:出佛身血、杀父、杀母、杀和尚、杀阿阇梨、破羯磨僧、...【断想】 p1414 发智论一卷十九页云:云何断想?答:除爱结,余结断诸想解,名断想。...诸法真实之义有四种:(一)世流布真实义,谓众生见地即言是地,见火即言是火,终不言水为火,凡此世间之法,虽为假名...(术语)Klayavijāna,阿赖耶识之略。...(行事)如夏安居。僧侣自十月十五日,迄明年正月十五日,禁外出而讲学修养也。...指内证菩萨而外现声闻比丘之形者。大智度论卷六(大二五·一○七中):“有二菩萨比丘,一名喜根,二名胜意。”[法...奢摩他者,谓于内摄心令住、等住、安住、近住,调顺寂静最极寂静,专注一趣平等摄持,如是九行令心安住,是奢摩他,...【应说】 p1398 瑜伽十七卷八页云:此四颂中,初言应说者:谓一切有为法。所以者何?诸有为法,皆三种言事之所摄故...【无见有对色】 p1070 显扬五卷八页云:无见有对色、谓除色处、余九处色。...云何正思惟?谓圣弟子。于苦思惟苦。乃至于道思惟道。无漏作意相应所有思惟。等思惟近思惟。寻求。等寻求。近寻求。...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大目乾连始得六通,欲度父母,报乳哺之恩。即以道眼观视世间,见其亡母生饿鬼...僧伽吒经卷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在王舍城灵鹫山中,共摩诃比丘僧二万二千人俱,其名曰:慧命阿若憍陈如、慧命...(一) 昔有比丘聪明智慧,时病危顿,弟子问曰:成应真未?答曰:未得;不还未也。问曰:和上道高名远,何以不至乎?...
今天,我们能在这个道场用功办道,首先要想想慧可祖师,他当年到这里来修行,历经十四年的艰苦磨难。我们今天在这里...问: 往生时,为什么只看见莲花,不见阿弥陀佛来也要赶紧走,这样走能确定到极乐世界吗? 大安法师答: 实际上,我...
光阴迅速,人命无常,万物皆变异,佛教认为万物都是无常,于是有无我观,佛经里句句皆说无我,如心经「照见五蕴皆空...
有种情况,也是我们这现前一念心,由于我们开始修行转业,使这个境界来报,果报不定的时候,忽然你发心退转了,也不...房间要经常打扫,不打扫就会落满灰尘。居住在这样的房间,会感到很不舒服。心灵的房间也要经常打扫,不打扫也会积满...
【疏文】 上言灵明湛寂之体,本无清浊向背,毕竟平等,惟是一心。今谓约生灭门,以不如实知真如法一故,不觉心起而...
原文: 地藏菩萨,誓愿宏深。虽则久已证穷法性,而复不住寂光,不证佛果。以大慈悲,遍周尘刹,随类现身,度脱有情...古德所谓:万恶淫为首,百行孝为先。淫欲炽多,精神衰颓,色力必为薄弱,面黄肉瘦,神志极为萎糜,多病短命,畏风寒...
三明
【三藏法数】
[出杂阿含经] 一宿命明谓但知过去宿世受生之事。名宿命通。复知宿世从一生至百千万生。如是姓。如是名。如是受苦受乐等事。皆悉能知。是名宿命明。二天眼明谓但见死此生彼。名天眼通。复见我及众生死时生时。及身口意所作善恶之行。或生善道恶道。皆悉能见。是名天眼明。三漏尽明谓众生因三界见思之惑。堕落生死。故名为漏。惟罗汉断三界见思惑尽而得神通。名漏尽通。复知漏尽已后。更不受于生死。是名漏尽明。(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上篇:三通力 | 下篇:三识缘境广狭 |
譬喻之一种。指以假设之事物来譬喻。如经典中记载,世尊以四大山从四方而来欲害众生,比喻为生老病死等四苦之损害众...
疑城胎宫
问遮
断想
真实义
赖耶识
冬安居
菩萨比丘
奢摩他
应说
无见有对色
正思惟
【大藏经】佛说盂兰盆经
【大藏经】僧伽吒经
【大藏经】杂譬喻经

功夫用到纯熟程度,那种境界是不思议的享受
往生时为何只见莲花不见佛

圣一老和尚八关斋戒开示

卖斋立毙的故事
打扫心灵的房间

转五浊而成清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