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三藏法数 > 正文
禅宗公案名。赵州从谂寄“洗钵”之语,显示佛法之奥理无非是从日常一一之行履中去领受。景德传灯录卷十赵州从谂条(...(物名)又作犍茨,健支,建镃。译曰浅铁钵。铁钵中之小钵也。别名鐼子。应量嚣中累三个小钵,自大至小。总名鐼子。...(杂语)痛骂人之称,犹言小便之饿鬼也。临济录曰:这尿床鬼子。...梵语 lokottara-jāna。指声闻、缘觉二乘之智。三智之一。二乘之人,以一切智修四谛十二因缘,能出离世间,故称之为...子题:女人贪触情重 戒本疏·十三僧残法:“摩触一戒,尼重僧轻。所以然者?尼则烦惑情重,既受摩捉,必为陵逼,成...(一)梵语 sopadhi-?esa。指未究竟至极,尚有余存之义。乃“无余”之对称。大智度论卷二十三(大二五·二二九下):...【自性差别】 p0598 瑜伽八十一卷十四页云:此中自性差别者:谓色自性、有十色处差别。受自性、有三受差别。想...(术语)三种色之一。色法十一中有无表色之一法,是非眼见,故云不可见,为极微所生之法,而非极微所成之法,故云无...(人名)唐镇州普化和尚,不知为何处人,事盘山宝积禅师,密受真诀,唯振一铎,佯狂,无测其由,感通元年振铎凌空,...【法性土】 指法身所住真如法性之土,亦即佛身所依之土,此又作法身土。为三土之一,四土之一,五土之一。大乘义章...(术语)梵语刹那,译曰念,刹那者,时之极少,凡物变化于极少时者,莫如心念,故刹那义翻为念。念念者,刹那刹那也...佛告阿难: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 阿难,云何...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入于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一切如来光严住持,是诸众生清净觉地;身心寂灭平等本际,圆满...瑜伽师地论卷第一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 瑜伽师地论卷第四 瑜伽师地论卷第五 瑜伽师地论卷第六 瑜伽师...
【佛说法乘义决定经】原文 尔时世尊复告勇猛甚深比丘言:如来所现三十二相金色之身,皆由过去修种种行之所感得,亦...有一个年轻人去买碗,来到店里他顺手拿起一只碗,然后依次与其它碗轻轻碰击,碗与碗之间相碰时立即发出沉闷、浑浊的...
随着素食日益普及,人们逐渐知道素食对健康的好处,不过这方面的资讯大都来自西方营养学的知识,现在我是从中国传统...
老死。老死为身心演变之必然结果。未来之世,既然受生,则必有老病死忧悲苦恼等,而与之俱来。 所以你一旦投胎,你...
贫者忧无财,慕富人之为乐,而不知富人有富人之忧也。贱者忧无官,慕贵人之为乐,而不知贵人有贵人之忧也。贫者、贱...
大家都知道瞋是心中火,不但对自己不好,对别人也不好,常起瞋心就如同慢性自杀一样,所以都希望能好好控制自己的脾...
我们体会阿弥陀佛的大悲愿力不可思议,吾人的心性功德不可思议,信愿持名之法不可思议,才会显现这个大不可思议的现...
参禅人,在散乱心中参禅,不是妄想打工夫叉,即是工夫打妄想叉。何以故?正要用工,妄想拥拥而来;知道妄想来的这个...
三种缘慈
【三藏法数】
[出佛地论] 缘即缘系。慈即爱念。盖言菩萨常以大慈之心。缘念一切众生。令其皆得安隐快乐。故名缘慈也。一有情缘慈有情缘慈。亦名众生缘慈。谓菩萨以平等智。观一切众生。犹如赤子。运大慈心而弘济之。令其皆得安乐。是名有情缘慈。二法缘慈谓菩萨以平等智。观一切法。皆从因缘和合而生。了无自性。虽无自性。而能运大慈心以弘济之。令其皆得安乐。是名法缘慈三无缘慈谓菩萨以平等智。无心攀缘一切众生。而偏差一切众生自然获益。故辅行云。运此慈悲。遍覆法界。故能任运拔苦
上篇:转三心得三身 | 下篇:三种意生身 |
香之形状似瓜瓣,故称瓣香。意即一片一炷之香。又作一瓣香、香一瓣。敕修百丈清规卷一(大四八·一一一五中):“净...
赵州洗钵
键[金*諮]
尿床鬼子
出世间智
摩触戒尼重僧轻
有余
自性差别
不可见无对色
普化
法性土
念念
【大藏经】楞严经四种清净明诲
【大藏经】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大藏经】瑜伽师地论(100卷)

如何修得三十二相
付出真诚才会得到信任

中医如何看素食

不受后有,它的下手处有两个

非大悟大彻,无自由之分

常起瞋心如同慢性自杀

念佛法门是可以验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