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三藏法数 > 正文
无烦恼叫做寂,无生灭叫做常,寂常就是涅槃的境界。...殊胜之誓愿。又作胜心。即密教修金刚界法时,欲成就世间与出世间一切之悉地而发起广大殊胜之愿心。发此愿时,于胸前...【四种非菩萨仪恶意现行】 p0467 瑜伽七十九卷十一页云:复次菩萨有四种非菩萨仪恶意现行。一者、于大师所,生不信...(修法)十日十夜念佛之行也。平等觉经曰:佛言要当斋戒,一心清净,昼夜常念,欲生无量清净佛国,十日十夜不断绝。...(术语)无相者即寂灭之义,菩提者自证而不从他得,故曰无相寂灭菩提。大日经具缘品偈曰:坐无相菩提,真言势无比。...子题:遣书印、书印、作知相、大妄语戒称佛犯兰有二义 含注戒本·四波罗夷法:“若作是虚,而向人说,前人知者波罗...何等相续差别?谓一一剎那蕴界处转,于相差别善巧为何所了知?谓了知我执过患。于分别差别善巧为何所了知?谓了知聚...亦名:知事人 行宗记·九十单提法:“摩摩帝,梵语,即知事人。”(戒疏记卷一三·六○·九)...(譬喻)又作慧筏。拨同筏。智慧为到彼岸之船筏,故曰慧拨。性灵集六曰:舍慧拨于彼岸。...怛特罗,梵语 tantra,西藏语 rgyud。本为相续之意,后转用为密咒与教义之语。西藏大藏经中称秘密经典为怛特罗。密...(杂名)毗蓝风也,毗蓝又作毗岚。暴风名。弘明集序曰:须弥峻而蓝风起,宝藏积而怨贼生。...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一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二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三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四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五 慈悲道场忏法卷...佛说无量寿经卷上 我闻如是,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万二千人俱,一切大圣,神通已达。其名曰:尊者了...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序 古筠比丘德异撰 妙道虚玄不可思议,忘言得旨端可悟明。故世尊分座于多子塔前,拈华于灵山会上,...
一个学佛行人,得要有一个助人的道德情操,在家里要孝养父母,兄弟姊妹要有亲情,恭敬,朋友之间也是有一些道义上的...
吉祥一词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实不鲜见:如书信里、贺年片上,馈赠的礼物上、贺辞里等。无论带有吉祥二字的东西被送往何...
每一次修行对于我们来说都是非常的珍贵,因为修行是每个人生命之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对我们三宝弟子来说,一切的因...很久很久以前,古印度阎浮提洲的提婆拔提城里,住着一位名叫尸毗的国王.尸毗王管辖着八万四千个属国,六万处山川,八千...
得疾解脱者,《智论》云,有诸菩萨,自念谤大般若,堕恶道中,历无量劫,虽修余行,不能灭罪。后遇知识,教念阿弥陀...
有人发心念经典,欲度群迷超彼岸, 虽立是愿不思议,旋读旋忘多废失, 斯人有业障惑故,于大乘经不能记。 供养地藏...在人类迈向二十一世纪的同时,放眼望去,人类的物质享受、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一日千里,但人类的疾病痛苦却反而与日...问: 上香上一支?还是上三支?还有红香和黄香,上哪种会好一点? 仁清法师答: 这个问题,几乎所有的刚刚入佛门的...
三性
【三藏法数】
[出楞严经] 一善性谓第六识所起一切善法之性也。善有世间出世间不同。世间善者。即五常十戒等是也。出世间善者。即四弘六度等是也。此众善法。皆由意根所缘。生成法则。故名善性。(五常者。仁义礼智信也。十戒即十善。谓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欲。不嗔恚。不邪见也。四弘者。即四弘誓愿也。谓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六度者。一布施。二持戒。三忍辱。四精进。五禅定。六智慧也。)二恶性谓第六
上篇:三智 | 下篇:三佛性 |
三因佛性(三佛性)之一。即指显发照了众生本具正性之观智。金光明经玄义卷上(智顗着)谓,觉智(佛)非常非无常(...
寂常
胜愿
四种非菩萨仪恶意现行
十日十夜
无相菩提
大妄语戒犯相
相续差别
摩摩帝
慧拨
四种怛特罗
蓝风
【大藏经】【注音版】慈悲道场忏法
【大藏经】佛说无量寿经
【大藏经】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对众生要有仁爱慈悲之心

佛经中的「吉祥」含义

每一次修行对于我们都非常珍贵
尸毗王本生

念佛得速疾解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