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三藏法数 > 正文
全一卷。宋代施护译。收于大正藏第十四册。本经叙说佛陀为憍萨罗国国王胜军(即波斯匿王)宣说十二因缘法,谓世间诸...(杂名)龙神之尊称。萨埵译曰士,大萨埵即大士也。...【四识住与七识住差别】 p0466 大毗婆沙论一百三十七卷九页云:问:何故四识住中,识非识住;七识住中,识是识住?...(术语)即无相空教也。岌师之三教,慧观,波颇蜜多,刘虬之五教中各指诸部般若经之所说为无相教,以对小乘经之有相...子题:菩萨戒尽未来际 羯磨疏·诸戒受法篇:“问:‘受菩萨戒,必假七众为前方便,乃得大戒,形尽之时,小戒谢不?...谓香为鼻。已正当嗅。及彼同分。是名香处。又香为鼻。增上发鼻识。已正当了别。及彼同分。是名香处。又香于鼻。已正...子题:限分中制、深防中制、搏 戒本疏·九十单提法:“前(打大比丘戒)是 限分中制 ,打着方犯;此是 深防中制 ,...(异类)Eḍavarṇa,龙名。羊色之义(名义大集,一六七)。伊那,译言树。槃那,译言叶。因于过去曾坏树叶,堕在龙...(人名)亦作慧萼。日本人。奉橘太后命入唐,登五台,寻至杭州盐官灵池寺谒齐安,请上首义空归。日本于是有临济宗。...指出自成唯识论卷九之四种定:(一)大乘光明定,此定所发之智慧,能照了大乘理、教、行、果(所诠之理、能诠之教、所...(术语)药师如来之别名(医王之名,诸佛通用,今因药师之名,特谓此如来为医王)。善逝者诸佛十号之一。...晚课蒙山施食仪...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优婆塞戒经...【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若子逃逝,虽忆何为。】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佛在这里非常恳切、非常悲悯地...
劝诵经人 凡诵经人。或持斋戒人。固为善业。后世必受福报。无可疑者。然此报有尽。不能脱离轮回。若更修西方。即超...
中国著名的四大佛教名山,分别为观世音菩萨、地藏王菩萨、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的应化道场。这四大菩萨随身分别带着不...
问: 修何方便能令念佛有味,入喜悦念佛? 大安法师答: 要把这个佛号念出味道,这不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由于我们...
怎么知道有前生,乃至无量的生命呢?这样的观察思惟就很重要。就是说我们要知道有前生,当然不能从外在的物质去判断...我追随了一个大众很少了解的群体:他们的价值观鄙视名利之欲,他们穿着复古的服装走在现代的人群里,他们多数是青年...
有口若哑,有耳若聋。绝群离俗,其道乃崇。《西方确指》 绝群离俗,一个修道人一定要念念回光返照,回归自性本源。...有一则很有趣的寓言:一头骡子脖子上系着铃铛,骡子每走一步,铃铛就发出清脆的声响。有一次骡子去菜地吃青菜,由于...
嗔恚三种发相
【三藏法数】
[出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 一非理嗔相谓行人修禅定时。嗔觉欻然而起。无问是理非理。他犯不犯。无故而发嗔恚。障诸禅定。是为非理嗔相。二顺理嗔相谓行人修禅定时。外人实来恼我。以此为缘。生于嗔觉。相续不息。亦如持戒之人。见非法者而生嗔恚。嗔虽顺理。亦障禅定。是为顺理嗔相。三诤论嗔相谓行人修禅定时。着己所解之法为是。谓他所行所说。悉以为非。外人所说。不顺己情。即恼觉心生而起嗔恨。障诸禅定。是为诤论嗔相。
上篇:贪欲三种发相 | 下篇:愚痴三种发相 |
日本真言宗之教判。以十住心中,前九住心为显教,后一住心为密教,称为九显一密。(参阅“十住心”431) p162...
胜军王所问经
飞龙大萨埵
四识住与七识住差别
无相教
大乘戒通未来小乘戒形尽谢
香处
搏他比丘戒释名
伊那槃那龙
慧锷
四种定
医王善逝
【大藏经】【注音版】晚课蒙山施食仪
【大藏经】【注音版】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大藏经】【注音版】优婆塞戒经
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

持斋诵经其功尤大

四大菩萨随身法物的表法意义

修何方便能令念佛念出喜悦

怎么知道有前生,乃至无量的生命呢
明贤法师的修行因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