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三藏法数 > 正文
唐代僧。浙江湖州乌程人。幼即聪敏,异于常人。及出家受法。坚志精勤,苦学励修,从无怠惰。后入长安,于荐福、西明...(传说)以鼠譬月也。...【有怖】 p0537 瑜伽八十三卷二十一页云:言有怖者:谓有盗贼,及矫诈故。...【五种我慢】 p0260 瑜伽九十五卷八页云:何等名为五种我慢?谓于我见、未永断故;得有如是我慢现行。于其六处,计...元末明初曹洞宗僧。河南缑氏(偃师)县人,俗姓樊。号松庭,世称松庭子严禅师。幼年多病,父母许愿出家,九岁即投少...子题:三归别受、三归总受 羯磨疏·诸戒受法篇:“善见云,三归有二种:一、 别受 者,言归依佛,归依佛竟;余二归...辽代佛教是公元9161125年间契丹族统治着中国北部地区建立耶律王朝时代的佛教(耶律王朝初号契丹,于公元947年改号辽...(人名)比丘名。译曰无知。见阿若憍陈如。楞严经一曰:阿若多五比丘等。...【空有二种】 p0789 瑜伽九十卷十七页云:复次空有二种。一者、有为,二者、无为。此中有为、空无常恒久久安住...【胜解作意】 p1103 瑜伽十一卷十五页云:胜解作意者:谓修静虑者、随其所欲,于诸事相,增益作意。 二解 瑜伽三十...┌五停心观┐ │别相念处├───三 贤┐ │总相念处┘ ├─七方便┐ │暖─...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时佛伤哀诸所有生死之类故,结出谶微,分别善恶,都有五道人作善恶有多少,瞋恚有薄厚...(弘化社32分本)...佛说盂兰盆经...
如果我们的眼光看得长远一些,就应当为未来着想,这一生修行的目的不是为了现世八法,而是为未来更广大地修持大乘道...
小的时候在老家,我们那里有个顺口溜:土地是枷锁,儿女是冤家。很形象是吧?那么这样子讲儿女妻子全部成了冤家,等...丙戌年末,老衲百岁。领导看望,弟子凑泊。同门合掌,居士顶礼。香火燃旺,好生热闹! 世纪为期,人生几何。生寿跨...
《解》净土法门。三根普摄。绝待圆融。不可思议。圆收圆超一切法门。甚深难信。故特告大智慧者。非第一智慧。不能直...
以这种顺从本愿而产生的愿望的力量,在临终具足十念。在古德的注解当中,大部分都说这个十念就是临终的十句佛号。 ...近来看见一些不明就里的居士或香客,手里拿着一大把冥钱在化纸炉里焚烧,嘴里念叨一阵,以为给佛菩萨烧了许多的钱,...
弘一大师说,学戒律要有三种心:第一、厌离有为。第二、悲愍众生,即慈悲众生。第三、求证菩提。 厌离有为,譬如说...小村落里有一户人家,每天早晚都传出清朗的诵经声。主人广德是一位在年轻时就受了三皈、五戒的佛弟子,现在虽然已经...
二种一乘
【三藏法数】
[出华严经疏] 一乘者。谓华严一乘圆教也。于此一乘有同有别。故云二种一乘也。一同教一乘同者。即同于终顿二教也。然终教但诠一性一相。理事无碍。顿教但诠无二无三。言思斯绝。今此同教。具诠一性一相。理事无碍。无二无三。言思斯绝。同彼二教。俱显一乘。故名同教一乘也。(无二者。无声闻缘觉也。无三者。兼无菩萨也。)二别教一乘别者。即别异小始终顿之四教也。然此别教。唯辨圆融具德。事事无碍。随举一法。即摄一切无尽法门。一一法门迥异余教。故名别教一乘也。
上篇:迹本二门 | 下篇:二如来藏 |
(物名)以莲华作手柄之铎也。大疏六曰:莲华铎则以莲华为系。...
高闲
月鼠
有怖
五种我慢
子严
三归二种受
辽代佛教
阿若多
空有二种
胜解作意
声闻乘
【大藏经】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
【大藏经】【注音版】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盂兰盆经

八因三缘,修一个圆满的福德身

亲人是「冤家」还是「眷属」
本焕老和尚的百岁感言

净土法门,圆收圆超一切法门

临终十念就是临终的十句佛号吗
敬佛不用烧纸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