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三藏法数 > 正文
(术语)法处所摄色五种之一。谓依第六意识之妄分别所变起之空华水月等无实事之诸色相也。...谓于出家远离所生善法。不引发。不忆念。不思惟。不已思惟。不当思惟。心无警觉。总名不作意。...【因相有法】 p0593 瑜伽十六卷五页云:何等名为因相有法?当知此因略有五种。一、可爱因,二、不可爱因,三、...【得因】 p0992 瑜伽五卷八页云:问:以谁为先,谁为建立,谁和合故;得何法耶?答声闻独觉如来种姓为先;内分力为...(术语)于语句发妙悟,通达无碍也。三昧为梵语,一心专注之结果,得妙悟之称。...指禅院知事、侍者、藏主等之退职者。以彼等尝勤事务,故称勤;又已退职,故称旧。[敕修百丈清规卷四两序进退条、禅...(动物)Kalaviṅka,又作歌罗频伽,加兰伽,迦兰频伽,羯罗频迦,迦楞频伽,迦陵毗伽,迦陵伽,羯陵伽,羯罗频伽,...(术语)一、财施,持戒之人不犯他人之财物,且以己财施与他人也。二、法施,能为人说法,使开悟得道也。三、无畏施...迷与悟的因果。以四谛来说,迷妄的因是集谛,共果是苦谛;证悟的因是道谛,果是灭谛。...(杂语)为法恩碎其身粉其骨也。证道歌曰:粉骨碎身未足酬。止观五曰:香城粉骨,雪岭投身。粉骨者,如常啼菩萨于香...华严经随疏演义钞云二智: 一、如理智 谓诸佛菩萨以如实之智,彻见实际之理,妙极寂静,无增无减,是名如理智...百喻经卷第一 尊者僧伽斯那撰 萧齐天竺三藏求那毘地译 愚人食盐喻 愚人集牛乳喻 以梨打破头喻 妇诈语称死喻 渴见...(龙藏本)...僧伽吒经...
在我们大乘佛法的生命观,《华严经》讲到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这句话简单的解释就是说,我们的生命现象,其实是...
江西道一禅师。汉州什方县人也。姓马氏。本邑罗汉寺出家。容貌奇异。牛行虎视。引舌过鼻。足下有二轮文。幼岁依资州...念佛的人,切忌散念,因为散念不能摄心,念成习惯,就难以收拾了。所以初学念佛,一定要计数。计数念佛,可能对大家...有人一生劳碌,和人争夺计较造诸恶业,才得来的钱财,都花在一个女人的身上,又得到不好听的名誉。有人诉讼了好几年...
今天接着讲《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门》。四祖道信大师说:略举安心,不可具尽,其中善巧,出自方寸。上面讲过的话,都是...
五祖寺老首座照勤老和尚走了。生死,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了得生死,却不是每个人做得到的。老和尚曾经对我们有过开...佛教把整个生命分成两部分:一个是外境,一个是内心。 一、外境是没有错的,因为外境在《唯识学》叫唯识所现,外境...
有三障能败戒德,使信心退没:一、瞋恚,横于自他,而生恼害;二、我慢,于诸僧宝,而生轻忽;三、懈怠,于诸妙法,...
一时
【三藏法数】
[出各经之首] 一时者。佛与第子说听和合之时也。是故诸经之首。皆言一时。法华文句云。闻持和合非异时。是也。(闻持者。弟子从佛闻法而受持也。)
上篇:一默 | 下篇:一时一切时 |
人寿由最初的八万四千岁起,每过一百年减一岁,减至十岁止,再由十岁起每过一百年增一岁,增至原来的八万四千岁,这...
遍计所起色
不作意
因相有法
得因
句语三昧
勤旧
迦陵频伽
三施
迷悟因果
粉骨碎身
二智(四)
【大藏经】百喻经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四十二章经
【大藏经】【注音版】僧伽吒经

生命是我们的思想变现出来的

马祖道一禅师广录
初学念佛不可散念,必须计数
费重利轻

以金刚慧断烦恼

每个人的生和死,别人都替代不了
外境永远没有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