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三藏法数 > 正文
【娑娑】 秦言一切。法苑云:一以普及为言,切以尽际为语。大品娑字门,入诸法时不可得故,诸法时来转故。论云...成实论卷十以恶、大恶、恶中恶为三种恶。(一)恶,如杀、盗、淫、妄等违理造作之事皆属之。(二)大恶,自作亦教人作,...(杂语)又作邪维,阇维,耶旬,阇毗,荼毗等。...(一)半字与满字之合称。悉昙章为生字之根本,而文字不具足,故称半字。余章之文字、语法均具足,称为满字。 (二)僧...亦名:舍三衣法、袈裟舍法 行事钞·二衣总别篇:“次明舍法。准用僧祇,四分无文。‘大德一心念,我比丘某甲,此僧...又称大行追严。即为天子行追荐之佛事。大行,指天子之去世;严,庄严功德之义。又禅林中,为天子行追荐佛事时,师家...(术语)言金刚轮之方坛也。大疏八曰:方坛名大因陀罗坛,是心王之义。同二十曰:此中方坛梵名摩诃因陀罗,是帝释别...【一来果】 p0003 如四沙门果中说。 二解 显扬三卷十页云:四、一来果。或倍离欲已,入正性离生;然后证得...【无相散动】 p1064 世亲释四卷十八页云:此中无相散动者:谓此散动,卽以其无为所缘相。为对治此散动故;般若波罗...乃指权现于兜跋国护持佛法之毗沙门。兜跋国,不知系指何国,或推测为吐蕃(西藏)。兜跋毗沙门之形像为女形之坚牢地...【自性无自性】 指存在与非存在。自性即自身,指存在而固定的实体;无自性,即非自身,指非存在而不固定的实体。后...尔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是时世尊思惟观察。愍未来诸众生故。说是七俱胝佛母心准提陀罗尼法。即说咒曰。 南谟飒...净土十疑论序 宋、无为子杨杰述 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极乐。娑婆,秽土也;极乐,净土也。娑婆之寿有量;彼土...唯识三十论颂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 奉诏译 护法等菩萨约此三十颂造《成唯识》,今略标所以。谓此三十颂中,...
佛教非常主张广结善缘,但是怎样才能广结善缘呢?其实布施就是最好的结缘,你布施多了,这个缘自然地就会越结越多。...
今天的讲话题目是念佛平时须相续。再分三段来讲: 第一、初勿贪多但求相续: 每日念佛要有一定的数目,倘若没有一定...有一次,释迦牟尼佛和弟子一起去游历。 走了几百里路也没看见一个人,徒弟就问佛:「世尊!这里怎么没看到一个人呢...《大宝积经》中,佛陀对弥勒佛说:应当观察喜欢睡觉的人的二十种过失: 弥勒,云何名为,乐于睡眠,二十种过: 一者...
女人能从小常念佛及观音圣号,后来决无产难之苦。或一受孕即念,或将产三、四月前即念,或临产始念,均得安然而生。...人之初、性本善,每个人都有善良的本性,但是被后天习气薰染,而有种种不同的心态。 在一个乡村里有户人家,家中有...
问: 净土宗学人常见这么一句话,《大集经》云:末法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惟依念佛,得度生死。曾看到一位居士说...阿弥陀第一 净土念佛法门是往圣前贤人人趋向,千经万论处处指归,诸佛菩萨诸祖师都是这样指导。只要你念佛、何罪不...
一发
【三藏法数】
[出摩诃僧祇律] 一发者。谓日晷过午一发许也。盖言修行之人。持斋之法。日正当午。乃受饮食。若日过午一发许。则不当食也。
上篇:一指 | 下篇:一毫 |
(术语)差异之见界。善导之经疏四观曰:不为一切别解别行异见异学异执之所退失倾动。...
娑娑
三种恶
耶维
二字
三衣舍法
追严
大因陀罗坛
一来果
无相散动
兜跋毗沙门
自性无自性
【大藏经】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
【大藏经】净土十疑论
【大藏经】唯识三十论颂

布施就是最好的结缘

念佛平时须相续
嗔恨心的可怕
乐于睡眠的二十种过失

常念佛及观音圣号,决无产难之苦
救命的口袋
